维基百科讨论:格式手册/标点符号/存档2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又议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中的连接号


我提议对WP:DASH中“连2”的一字线字符进行修改,从U+FF0D(全角版的“-”)改为U+2014(半个“——”)。理由如下:

  • 之前讨论中祭出的大陆政府文档在推敲计算机编码字符方面基本无效。这份文档中的破折号表现为“---”(FF0D 旁边夹了一对 -),显然是自动OCR识别所致。
  • W3C CLREQ为少数扯得上网页字符编码和中文标点的半标准文档。此文档中“一字线”使用的是“—”。
  • 形态上说,FF0D在Unicode标准渲染中不占满一格,而2014和大陆《用法》都占满一格。
  • 功能上说,“-”在西文中只用于“连1”的用法,而各种“dash”则可用于破折号和“连2”的各种用途。FF0D作为全角版的“-”,或许也不适合这些用途。

参见:

@Zerng07Hat600:这次理由整理清楚一些了,希望两位还能再回来讨论。 ——Artoria2e5 保持讨论完整直接ping我回复 2017年3月1日 (三) 14:42 (UTC)

其实连2的话,浪纹线“~”也是标准之一。要不改用浪纹?EM DASH在语义上并不如FULLWIDTH TILDE更佳,而EM DASH还有两个问题是:在某些字体下会被误认为数字“一”,或并非刚好两个半角的长度(MacOS下大概有2.5个半角的长度,强迫症不能忍)。--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7年3月2日 (四) 16:26 (UTC)
@PhiLiP:全角波浪稍有些难以忍受(个人品味上),且输入也较为困难(这也是“半个破折号”相对于FF0D的优点之一)。全半角波浪都受字体影响稍大(在顶上还是在中间?)。如果不在意中文的网格对齐,可以考虑两者均合并到en dash(–)打天下。不过这就是原创研究了。
em dash的形状大概算是个小问题。应该和处理Illustration和破折号的情况类似,人类还是能够顺着读下去的……
顺便,“2.5个半角的长度”是怎么定义的?半角的正确定义依赖等宽字体环境,而全角的定义也至少需要一个em box类的形状(例如汉字)。——Artoria2e5 保持讨论完整直接ping我回复 2017年3月3日 (五) 01:47 (UTC)
2.5个半角看我的截图:。--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7年3月3日 (五) 02:46 (UTC)
发出来之后点了inspect element发现字体被放大到了125%。当我没说……然而EM DASH“—”和“一”混淆的问题怎么办?--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7年3月3日 (五) 02:48 (UTC)
应该是类似破折号做上下文为主的判断吧。另外严格并排的时候似乎“一”位置会比“—”高,也稍微细一点的样子。——Artoria2e5 保持讨论完整直接ping我回复 2017年3月3日 (五) 15:05 (UTC)
另外,有全角浪纹线跑顶上去的字体例子吗?我也不是完全反对EM DASH(10分反对里面大概也就5分),但总觉着这样排版也不会很好看。--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7年3月3日 (五) 19:20 (UTC)
排版上大概是“锑星—南通专线”的感觉。对比“~”的“锑星~南通专线”,应该不难做出“这啥玩意儿”的结论……关于字体,好像还真没找到例子(宋体试了下居然没抽风,怪事)。——Artoria2e5 保持讨论完整直接ping我回复 2017年3月5日 (日) 03:17 (UTC)
“美国—中国”、“一—十”:比较担心会有字体会糊在一起。但这些算个人主观看法了,如果要改我不反对。--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7年3月6日 (一) 07:13 (UTC)
我觉得全角波浪纹【~】是很好的字符,因为不会和汉字【一二三】的【一】混淆。从习惯上来讲,【—】的确比较适应我的阅读习惯,不知道台湾的编者怎么看“锑星~南通专线”?(极端例子“工藤新一—一方通行关系”)Bluedeck excited 2017年3月6日 (一) 07:58 (UTC)
要钻牛角尖的话,其实人名之间用的好像是“连1”的hyphen(-),数字范围亦然。从我的习惯上说,“~”总给人一种“连1”范围的感觉。(这个习惯上对形式使用范围限定可以参照大陆用法的4.13.3.2。)——Artoria2e5 保持讨论完整直接{{ping}}我回复 2017年3月6日 (一) 16:43 (UTC)
同意採用U+2014,個人認為用 EM Dash 足矣。--Zerng07留言2017年3月4日 (六) 18:18 (UTC)

@Zerng07BluedeckPhiLiP:初步共识是 em dash 比 ff0d 好,但可以考虑启用其他样式,对吗?——Artoria2e5 保持讨论完整直接{{ping}}我回复 2017年3月12日 (日) 18:49 (UTC)

本条目使用颜色区分对错,会不会给色盲患者造成困扰?

红绿色盲会不会分不清?要不要改成“Green tickYRed XN”的样式?

Green tickY我有铅笔、橡皮和尺子。
Red XN我有铅笔,橡皮,尺子。

-- 燃⁠灯 谈笑风生 手工打磨小作品 2017年5月30日 (二) 10:13 (UTC)

顿号

根据国标《GB/T 15834-2011》4.5.3.5,“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标准中举例有:

  1. “日”“月”构成“明”字。
  2. 店里挂着“顾客就是上帝”“质量就是生命”等横幅。
  3. 《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
  4. 李白的“白发三千长”(《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现在的“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是不是应该修改--苞米() 2017年8月6日 (日) 14:01 (UTC)

双边关系条目命名中的连接号


改为统一使用“-”号,优点:

  1. 符合“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要求;
  2. 便于输入

--苞米() 2017年12月26日 (二) 03:56 (UTC)

參見WP:命名常規,英文連字號只用於帶有連字號的外語專有名詞(比如摩棉-加冷、布特羅斯-加利),以及技術規範。雙邊關係條目應該用中文連字號。(上個星期才因為這個問題,回退了一次移動操作。)採用哪種連字號對於讀者搜索相關條目應該沒甚麼影響。--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7年12月26日 (二) 06:03 (UTC)
“中国-日本关系”这样的连接号,不是应该属于“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吗--苞米() 2017年12月26日 (二) 07:00 (UTC)
短横线“-”属于中文连接号的一种,另一种是一字线“-”--苞米() 2017年12月26日 (二) 07:39 (UTC)
同上,重定向即可。--Leiem留言2017年12月28日 (四) 06:15 (UTC)
@SzMithrandir:这个问题就这样吧,后来想想,觉得有些像“茴”字的写法,没什么讨论的必要。--苞米() 2018年1月1日 (一) 09:13 (UTC)
(:)回應:不至于那么trivial。连字符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是要跟西方文字(尤其英文)对应;而英文中双边关系(如Canada–United States relations、Canada–China relations)显然用的不是hyphen,“Hungarian-American”“Saxe-Coburg”这些才是hyphen——虽然这种思想有点过于依赖enwiki,认为enwiki都是对的,但现实确实如此。参见en:dash。--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1月1日 (一) 20:30 (UTC)

连接号的使用

维基百科:命名常规#连接号的使用的要求与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的要求不一致。--苞米() 2017年12月27日 (三) 11:16 (UTC)

以标准中符合规范的“比尔-朗伯定律”为例,并不符合“命名常规”的要求。一字符,也就是全角连字符“-”。应该按照规范,限定为“相关项目的起止”和“数值的范围”,如“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应该用半角连接号。--苞米() 2017年12月27日 (三) 11:20 (UTC)

这部分格式手册订立比命名规则更晚,应该按格式手册。 --达师 - 345 - 574 2017年12月28日 (四) 06:59 (UTC)
但方針優先於指引。所以的確應該選一個版,然後統一兩頁內容。--J.Wong 2017年12月29日 (五) 09:03 (UTC)
两个似乎都是方针,我觉得是不是把命名常规的改了,将一字符的适用范围限定到“相关项目的起止”和“数值的范围”,其他都使用“-”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修改方案。--苞米() 2017年12月29日 (五) 11:32 (UTC)
格式手冊屬於指引,命名常規才是方針。--J.Wong 2017年12月30日 (六) 06:18 (UTC)

修改命名常规

現行條文

== 连接号的使用 ==
连接号即连字符。中文维基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全角连字符“-”(Unicode:FF0D),另一种是半角连字符“-”(Unicode:002D)。

  • 全角连字符“-”主要用于中文、日期或时间的连接,如“上海-台北”、“1999年2月3日-2005年7月6日”等。此处的一个例外是外文人名,将在半角连字符处说明。
  • 半角连字符“-”主要用于外文、阿拉伯数字以及外文人名的连接。比如“UTF-8”、“ISBN 7-100-01777-7”、“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等。

有关先前对连接号方面的讨论,详见Wikipedia:投票/格式手册中关于连字号的规定

提議條文

== 连接号的使用 ==

连接号即连字符。中文维基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全角连字符“-”(Unicode:FF0D),另一种是半角连字符“-”(Unicode:002D)。

  • 全角连字符“-”主要用于表示相关项目的起止或数值的范围,如“上海-台北”航班、“1999年2月3日-2005年7月6日”等。
  • 半角连字符“-”主要用于除表示相关项目的起止或数值的范围之外的其他情况。比如“UTF-8”、“ISBN 7-100-01777-7”、“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等。

--苞米() 2018年1月5日 (五) 04:02 (UTC)

@hat600Wong128hkFauzty春卷柯南CopperSulfate@PhiLiPLeiemSzMithrandirOchloeseFdcn@WinertaiMywood蘇州宇文宙武街燈電箱150號Ch.Andrew@CloudcolorsFireattackWebridgeXiaoZhouMewaqua@Tp0910希望各位可以对这个修改发表一下看法,谢谢。如有打扰,在这里先说声抱歉。--苞米() 2018年1月5日 (五) 04:15 (UTC)

補充,之前關於雙邊關係條目應該使用哪一種連接號,就已經有幾位編輯(包括我)提出與樓主的意見相反的觀點。以後有機會,我會表明我的立場;但是要立即回覆的話,我現時的立場和上次討論的時候一樣。--春卷柯南慶祝加入維基十週年 ( ) 2018年1月5日 (五) 04:20 (UTC)
感觉没什么问题。不过条目即使含全角符号,也要设立半角的重定向,这样便于输入。--Leiem留言2018年1月5日 (五) 05:01 (UTC)
@Leiem这个没想好怎么叙述,阁下认为怎么加,加哪里合适?--苞米()霍克森宝藏”正在参加同行评审,诚邀各位移步这里,给出宝贵的意见 2018年1月5日 (五) 11:21 (UTC)
看看WP:重定向里有没有相应描述,没有的话新建一个讨论。--Leiem留言2018年1月5日 (五) 16:15 (UTC)
建议:1) 保留参见关于连接号的讨论;2) 增加{{seealso|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3) 考虑增加“全角连字符应建立半角重定向”的规定。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1月5日 (五) 06:21 (UTC)
(:)回應@hat6001)修改后就和之前讨论的结果不相符了,没有保留的必要;2)已增加;3)这个没想好怎么叙述--苞米()霍克森宝藏”正在参加同行评审,诚邀各位移步这里,给出宝贵的意见 2018年1月5日 (五) 11:16 (UTC)
支持提議條文。適用現行對外雙邊關係條目的全角連字符「-」不變,至於設立半角的重定向,持開放態度。--Tp0910留言2018年1月5日 (五) 11:28 (UTC)
@Tp0910雙邊關係的命名是否需要在修改后的方针中体现,若需要,怎么描述--苞米()条目“霍克森宝藏”正在参加同行评审,诚邀各位移步这里,给出宝贵的意见 2018年1月5日 (五) 14:54 (UTC)
建議表示相关地區、项目、數值的起止或范围,或者,不用特意添加,“上海-台北”航班亦可套用雙邊關係的命名。--Tp0910留言2018年1月5日 (五) 15:13 (UTC)
@Tp0910我还是认为双边关系用的连接号是和“上海-台北”不同的,“上海-台北”这个例子中连接号可以理解为“到”,而双边关系“中国-日本关系”中的是“与/和”。如果想要现在双边关系的命名习惯符合条文要求,应该添加条文说明它可以例外,因为按现在打算的条文,它是不符合要求的。--苞米()条目“霍克森宝藏”正在参加同行评审,诚邀各位移步这里,给出宝贵的意见 2018年1月6日 (六) 13:39 (UTC)
那就表示相关项目、數值的起止或范围表示相关地區、项目、數值的起止或范围。這樣“上海-台北”就可解釋為「到」(起止)、「和」(範圍)。--Tp0910留言2018年1月6日 (六) 15:58 (UTC)
@Baomi或直接表示相关项目、數值的范围。項目不必限定為起止、數值不侷限在範圍,而且範圍也有起止的含意。--Tp0910留言2018年1月9日 (二) 16:51 (UTC)
(!)意見我覺得中文及英文(或其它各種語言)在百科外的真實世界,本來就有對連字號固定用法,尤其是一些專有/特定的名詞或專門的描述在某個專業間都有他們各自專業間的規定,百科應該以各描述內容時的專業為主,格式手冊的規定應只是參考,否則會變成為了百科格式的正確,反而要回過頭來改本來某個詞或某在描述在人家專業使用時的用法,這樣反而本末倒置了。--天上的雲彩 |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18年1月9日 (二) 00:15 (UTC)
@Cloudcolors:中国大陆和台湾都有标点符号相关的规范可以查,其他行业、专业是不是有另外的规定不是很清楚。现实中,中文的连接号使用乱的很,几乎可以用随意来说,除了短横“-”和一字符“-”,还有半个破折号“—”和波浪线。以“2017上海-台北城市论坛”为例,中新社网站用了短横“-”统战部网站用了一字符“-”。我打算放弃这个修正案了,就这么着吧,想用哪个自己随意也好。--苞米() 2018年1月10日 (三) 12:23 (UTC)
討論半途而廢,又反對投票解決,難怪維基百科待辦事項一籮筐。--Tp0910留言2018年1月10日 (三) 12:59 (UTC)
@Tp0910发起这个修正案的初衷,是为了让命名常规符合中国大陆和台湾相关规范的要求,但搜索的一些资料后发现,这些规范并不是执行的很好,也就是现实中很多权威机构也不执行这些规范,所以也就没有最初的坚持了--苞米() 2018年1月10日 (三) 14:55 (UTC)
GB/T 15834―2011有过修订,不知是否已参考。注意,为推荐而非强制标准。--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11日 (四) 19:07 (UTC)
阁下注意,在那次修订前,该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强制标准。国标中连字符条款没被修订过。中国内地出版行业和新闻行业实际应遵守该规范。--云间守望 2018年1月14日 (日) 01:22 (UTC)
@WQL烦请指明标准编号,修订代替的GB/T 15834―1995也是国标/推荐。--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21日 (日) 02:11 (UTC)

关于命名方针与连字符的问题

各位维基人,根据WP:NAME确定的技术要求中文维基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全角连字符“-”(Unicode:FF0D),另一种是半角连字符“-”(Unicode:002D),其中全角连字符“-”主要用于中文、日期或时间的连接,如“上海-台北”。但是在本人编辑宁波舟山港条目时出现了一个现实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交通运输部的多份官方文件[2][3],宁波舟山港的正式名称为“宁波—舟山港”,其中的连字符使用的是半个破折号“—”,而不是全角连字符“-”。本人计划根据正式名称对条目进行移动和重定向,但对于新条目名称中连字符的使用产生了困惑,恳请诸位维基人帮助。 --KirkTalk 2018年1月30日 (二) 08:02 (UTC)

  • 中国大陆官方及官媒对于符号的使用是无意识的。最近一两年新华社已经改用U+FF0D了,然而其他地方未见更改;甚至有同一篇文章的同一个连字符,新华社是U+FF0D而政府网站上是U+2014的情况出现。因此除非有证据证明官方有意识地使用其中一种,否则没有必要纠结于官方用了哪种符号。现状方针不修改的话,楼主应该使用U+FF0D。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1月30日 (二) 16:57 (UTC)
  • @KirkLU我认为半个破折号实在太难看了,也不规范,肯定只是无意中用错的,或者根本不懂规范采用的,还是全角连字符最为规范吧。——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8年2月1日 (四) 08:24 (UTC)

规范问题

  • 之前提过但可能没被注意,修订、代替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并现行的PRC推荐性标准GB/T 15834―2011中阐述:取消了连接号中原有的二字线,将连接号形式规范为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并对三者的功能做了归并与划分(4.13);,没有提及“-”为1995或2011版推荐性标准的规范用法。另,新找到《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2014-06-01,教育部),其中就连接号使用做了解释,称中文常用的连接号有三种形式:一字线“―”、半字线“-”、波浪式连接号“~”,英文连接号即连字符“-”。称半字线用于构成中文词语的复合结构、连接相关字母和数字以构成产品型号及专门用语、构成化学品名称等。所以维基百科目前所用可能是半字线(我从观感也如此认为),而非“全角连字符”。
  • 推行改变的难点及预先回应:后者是草案,虽然更新。后者“规定了夹用英文的中文横排右行文本”(未理解),“适用于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包括……”(双语教材和书刊)。是推荐性标准(基本不可能为强制标准)。仅是PRC标准,未能查证对比其他标准。波及范围相当大(大量条目、模板,以及观感、习惯)。输入难度,―和-似乎都不便直接输入。建议:补充和修订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的阐述说明。是否更改需要详议。--YFdyh000留言2018年2月1日 (四) 09:50 (UTC)

对分号的担心

考虑到绝大多数编程语言将分号视为代码的停止词(意即见到分号,一行代码就stop word了),又由于绝大多数情况下“部分断句”毫无意义可言,本人提请减少本站的正文分号使用,只应在确实应当“部分断句”或针对编程的极端情况下使用。--Liuxinyu970226留言2018年4月2日 (一) 03:26 (UTC)

Liuxinyu970226君︰此處比較少人留意,建議直接發至互助客棧方針區。--J.Wong 2018年4月2日 (一) 03:31 (UTC)

指引小修改‧格式手册/标点符号

已通過:
已公示七日,先修訂後審議完成,修訂通過。--J.Wong 2018年7月16日 (一) 00:40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Wikipedia:标点符号没有提到的一些问题

已通過:
公示已畢,先修訂後審議完成,小修訂通過。至於另外兩個問題,共識則未明,分隔號有建議用半形「/」。比賽比分則沒有收到任何意見。--J.Wong 2018年7月27日 (五) 01:46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1. 比赛比分应该使用短横线(-)还是一字线(-)?
  2. 在条目标题中分隔号应该使用半角的“/”还是全角的“/”?(WP:命名常规亦无相关规定)

以上--相信友谊就是魔法CuSO4正在努力提高知识水平 2018年7月19日 (四) 14:21 (UTC)


本討論已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在合適的討論頁提出,而非再次編輯本討論。

连接号字符

问题描述中“一字线”“连接号”“连字号”所指的都是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章节中的“连2”一项。

目前的问题:目前的中文维基百科将全角连字符“-”(Unicode:U+FF0D)作为一字线连接号的标准,但其使用有多种问题。其次,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维基百科:命名常规#连接号的使用中对其用法的建议有冲突。

全角连字符“-”在 macOS 下有衬线字体中的显示

问题背景:当前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以是6年前(2013年初)的讨论为蓝本。其中提出规范连接号在复合名词中的使用问题并通过投票。然而其中对于一字线的符号选择沿用了10年前(2009年初)的关于连字号的投票。当时这一投票对于连字号的符号选择讨论并不充分。这一投票成为维基百科:命名常规#连接号的使用的基础,但新的格式手册/标点符号通过后并没有对前者的规定做出更新,造成了冲突。

全角连字符“-”(Unicode:U+FF0D)作为一字线使用面临多种问题。在某些操作系统中,全角连字符“-”在以有衬线字体时会显示成如图所示的样子。我最近向一位参与过 Unicode Editorial Committee 会议的语音文字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请教过,他向我表示 U+FF0D 这一字符在实际中从未被广泛使用过,在字体渲染时没有统一的标准,字体设计界也没有一致的外观,现实中许多字体实际并不支持这一符号。另外一字线应当恰好是破折号的一半(不仅仅是长度上一半),破折号的主流用法通常没有争议,即两个 em dash(Unicode:U+2014)“——”,一字线字符选用应与破折号一致。

另外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维基百科:命名常规#连接号的使用中冲突之处在于:命名常规要求除了人名以外的中文都应用一字线。而实际上格式手册已经做出了更新,有更为完善的表述。

相关问题已经有众多的讨论(见末尾“此前的类似讨论”),至于维基百科:命名常规#连接号的使用也应该相应地做出更新。

我的观点

  1. 应该使用“—”(em dash,Unicode:U+2014)作为中文连接号。
  2. 使用 em dash 作为中文连接号对字体渲染有更好的支持。
  3. 使用 em dash 作为中文连接号是中文印刷品中的主流选择。
  4. 全角连字符“-”(Unicode:U+FF0D)从未被广泛使用过。
  5. 多数中文字体对全角连字符的支持并不理想。
  6. 一字线应当恰好占据一个字符(即一个 em 长度)。
  7. 一字线应当恰好是破折号的一半。
  8. em dash 是中华民国教育部连接号的唯一标准。
  9. em dash 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所推荐的标准。
  10. U+FF0DFULLWIDTH HYPHEN-MINUSU+002D-HYPHEN-MINUS的全角版本,二者应该表达相同的含义,不应被当成两个不同的标点。

我的解决方案

修改

現行條文

连接号是用作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可分为:短横线“-”和一字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中浪纹线“~”可与一字线通用,但在维基百科中不建议采用浪纹线。

  • 连1:短横线使用在:
  1. 化合物名称。例如:β-巯基乙醇、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
  2. 连接号码。例如:ISBN 978-0-12-155089-9
  3. 表示年月日。例如:2012-12-21
  4. 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例如:南極-艾托肯盆地、比尔-朗伯定律
  5. 产品的名称和型号。例如:IA-64处理器
  6. 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例如: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 连2:一字线可使用在:
1. 相关项目的起止。
  • 正确:法兰克福巴黎
  • 错误:法兰克福——巴黎、法兰克福—巴黎、法兰克福-巴黎
2. 数值的范围。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可省略前一数值的单位或附加符号。例如:10002000年、15千克
提議條文

连接号是用作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可分为:短横线“-”和一字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中浪纹线“~”可与一字线通用,但在维基百科中不建议采用浪纹线。

  • 连1:短横线使用在:
  1. 化合物名称。例如:β-巯基乙醇、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
  2. 连接号码。例如:ISBN 978-0-12-155089-9
  3. 表示年月日。例如:2012-12-21
  4. 复合名词中起连接作用。例如:南極-艾托肯盆地、比尔-朗伯定律
  5. 产品的名称和型号。例如:IA-64处理器
  6. 汉语拼音、外来语内部的分合。例如: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 连2:一字线可使用在:
1. 相关项目的起止。
  • 正确:法兰克福巴黎
  • 错误:法兰克福——巴黎、法兰克福-巴黎
2. 数值的范围。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可省略前一数值的单位或附加符号。例如:10002000年、15千克

更新

現行條文

连接号即连字符。中文维基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全角连字符“-”(Unicode:FF0D),另一种是半角连字符“-”(Unicode:002D)。

  • 全角连字符“-”主要用于中文、日期或时间的连接,如“上海-台北”、“1999年2月3日-2005年7月6日”等。此处的一个例外是外文人名,将在半角连字符处说明。
  • 半角连字符“-”主要用于外文、阿拉伯数字以及外文人名的连接。比如“UTF-8”、“ISBN 7-100-01777-7”、“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等。

有关先前对连接号方面的讨论,详见Wikipedia:投票/格式手册中关于连字号的规定

此前的类似讨论

--InstantNull留言2018年12月8日 (六) 08:00 (UTC)


@Artoria2e5、@Baomi、@KirkLU、@YFdyh000 邀请讨论。--InstantNull留言2018年12月9日 (日) 05:53 (UTC)

討論區

  • 支持,见我之前讨论的原因。(暂时懒得多写几句了。)--Artoria2e5 讨论要完整回覆请用ping 2018年12月9日 (日) 06:22 (UTC)
  • (+)支持,的确也不好输入--苞米() 2018年12月9日 (日) 06:37 (UTC)
  • 感谢InstantNull邀请,很高兴看到有人再次议审视当前规范。-的间距外观个人认为不错,但的确很难输入。对使用U+2014存有怀疑,未曾了解它的使用是否广泛(即“使用 em dash 作为中文连接号是中文印刷品中的主流选择。”部分),感觉外观上它与中文“一”太容易混淆(对比:一—),一字线的适用范围(WP:DASH)我还不太确定。个人曾收集和研究的资料是这些。“― U+2015 HORIZONTAL BAR”根据此介绍应该是不适用,且不同字体下呈现有别。PRC的推荐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某草案)提及了一字、半字、短横、波浪共四种,比较复杂。--YFdyh000留言2018年12月9日 (日) 08:51 (UTC)
    • 正是因为如此一字线才更应该用一个与“一”字很像的符号啊,哈哈。而至于你提到的《夹用英文》的那份草案我之前也看到了,不过它关于英文中连接号的说法问题很大,“英文连接号即连字符”是错的,连接号是 dash,而连字符是 hyphen,二者并不相同,在不严格的场合中都可以用键盘上的 hyphen-minus 代替。而且我姑且认为里面提到的“半字线”就是短横线。实际上U+FF0DFULLWIDTH HYPHEN-MINUS的其中一个问题正是它太短了,甚至有点像半字线(短横线),一字线的长度应该是半字线的两倍。总之这份草案并不严谨。一字线的适用范围就是表示起止,最常用的就是比如生卒日期、“北京—上海”列车之类的。--InstantNull留言2018年12月9日 (日) 10:53 (UTC)
  • 非常感谢阁下邀请讨论,由于本人没有形成至少自认为成熟看法,本不适合发言。但是考虑到,此提议影响面较大,因此本人在此留言,以表达本人并未忽视此问题,并将对此事持续关注和思考。--Kirk 0讨论签名0 2018年12月12日 (三) 17:27 (UTC)
  • (+)支持:「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和「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議」兩者在連結上顯示出來的不大一樣。然而如果直接輸入這兩種來進行搜尋或者打上括號連結,又都有可能是藍連或著都紅連,搜尋不便--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12月13日 (四) 01:19 (UTC)
  • 我记得从某年开始新华社改用了U+FF0D,供考。另外这个提案改去容易,想再改回就很难了,希望谨慎一些。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12月14日 (五) 05:51 (UTC)
  • 題外話,現行規定符號在 iOS 系統(手機端)裡就是中文語系鍵盤點選-符號長按之後選全形而已,其實還蠻簡單的。——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18年12月14日 (五) 12:02 (UTC)

为方便讨论,在此帮助总结中英文里连接号,包括连字符的使用。英文中的规则不管是在出版业还是学术界都已经相当成熟,很多用法对照起来更容易理解。

符号 英文使用 英文例子 中文使用 中文例子
连字符、短横线 英文中的连字符被用来链接一个单词的各部分,这个单词可能是由于排版换行被拆成了两半,也有可能是多个部分组成的复合词。简单来说,由连字符连接的词仍然是一个单词。符号通常用U+002D-HYPHEN-MINUS表示,特殊情况下才用Unicode中真正表示连字符的U+2010HYPHEN
  • pseudo-science,伪科学,也可以省略连字符直接写成 pseudoscience,因为可被看作一个单词,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 face-to-face,面对面的
  • government-monitoring,政府监控的,“政府”用来修饰“监控的”
  • 3-year-old,三岁的
  • Jean-Jacques Rousseau,让-雅克·卢梭,“让-雅克”为双名
中文里并不需要连字符,中文里用到短横线的地方其实大部分是由于外来语、数字中包含了连字符。除此以外大陆国家标准建议复合名词使用短横线链接。符号用U+002D-HYPHEN-MINUS表示
  • β-巯基乙醇,符号公式等
  • 3-2-11 室,地址、电话号码等
  • 2010-08-21,日期
  • AK-47 突击步枪
  • 日本-美国关系。注意在下列英文例子中,英文使用的是 en dash
  • 吐鲁番-哈密盆地
连接号、一字线 英文中用来链接并列的部分,或者表示起止、范围等,并列部分的地位是平等的。符号是U+2013EN DASH
  • Japanese–American trade,日美贸易,双边关系,地位平等
  • 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二人共同实验
  • 450–500 people,四五百人,表大概范围
  • July 23, 1790 – December 1, 1791,时间起止
中文里用一字线表示起止、范围等。两岸的标点使用标准中都没有提到并列使用的这种例子,他们应该被短横线代替。简而言之,一字线的使用可以被文字“至”“到”代替。建议使用U+2014EM DASH
  • 1999年3月7日—2018年12月4日,1999年3月7日到2018年12月4日
  • 北京—台北航班,北京至台北的航班
  • 第五~八课,在一字线容易与“一”字混淆的情况下,建议使用浪纹线或“到”“至”代替
破折号 在英文中用于解释或阐述,可以使用U+2014EM DASH,也可以用 en dash 两侧加空格代替
  • set aside a phrase—like this—in a sentence,两个 em dash 之间表示解释说明
相当于中文中的破折号,中文中使用两个连续的U+2014EM DASH,——
  • 中文里也有类似——像这样——的用法

再有,我加入到了上文“我的观点”里的第十点,中文全角/半角(全形/半形)符号,二者只用其一,不应两者都用。例如半角分隔号“/”及全角分隔号“/”,他们都可以表示分隔号,但二者互斥,即使用了其中一个最好就不要使用另一个。所以即便是要使用全角连接号,它也应该是替换半角连接号,而不是用来作为另一个符号。--InstantNull留言2018年12月15日 (六) 05:46 (UTC)


@hat600:的确是需要谨慎,因为之前确定U+FF0D的时候太过草率了。请问根据我上面的例子,新华社是将U+FF0D作为哪一种符号来使用的呢?--InstantNull留言2018年12月15日 (六) 05:46 (UTC)

一字线。 --达师 - 370 - 608 2018年12月15日 (六) 16:26 (UTC)
  • (-)反对改用「—」(em dash,Unicode:U+2014)作為中文連接號:香港有很多路名以及由路名衍生的地名就含有了「–」(en dash,U+2013),而且「–」(U+2013)也是香港政府在路名上的官方標準中文連字號(如:青山公路-荃灣段,見[4];我找到另一份政府文件使用普通hyphen的,但hyphen明顯是拉丁字元,故忽略);(&)建議應考慮改為採用「–」(en dash,U+2013)而非「—」(em dash,Unicode:U+2014)。Sæn 2018年12月20日 (四) 11:28 (UTC)
@Sanmosa:抱歉没太明白,您说的例子里用的不是全形(U+FF0D FULLWIDTH HYPHEN-MINUS)吗?而且它刚创建时用的是短横线,是后来其他人根据现行的准则移动的:[5].另外 en dash 的某些用法在英文里是与 em dash 通用的,区别在于,使用 en dash 时两侧要加空格,例如上面表格中的连接号、一字线一栏中的英文例子里的日期(July 23, 1790 – December 1, 1791)就是用的{{Spaced en dash}}。您给的香港政府链接好像地址有误,不过我猜测它沿用了英文中的用法,因此也并不是正规的中文标点。两岸三地的所谓官方文件形形色色,每种例子我相信都能找到。我们还是以标点符号标准为准,这也是目前方针里使用的依据。而且假如是一个名词里本身就含有 en dash,自己包含了这样一个符号那就不算“标点符号”,它本身就是名词的一部分,直接沿用原文就可以了,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此外 en dash 的长度只有 em dash 的一半,能和它比较的是短横线。--InstantNull留言2018年12月20日 (四) 12:02 (UTC)
但其實en dash在我提及的那個詞語內的作用就是附上後面的文字作註解的用途,可以視作與括號差不多的用途,應該視為作為標點符號的一部分的連字號。Sæn 2018年12月20日 (四) 13:03 (UTC)
意思即是:「青山公路」才是名詞,「荃灣段」是註解,只不過通常提及荃灣那一段青山公路的時候,兩者會一起寫。Sæn 2018年12月20日 (四) 13:03 (UTC)
先收回反對,我看了看,發現香港政府好像沒有統一標點。Sæn 2018年12月20日 (四) 13:19 (UTC)
(!)意見:如果是破折號,我支持使用兩個em dash,如果是單純連字號,則不太支持,因為em dash在某些電腦看,可能會太幼。Sæn 2018年12月20日 (四) 13:19 (UTC)
连字号(短横线)应该没有争议,是用的键盘上的 hyphen-minus,而连接号(一字线)的适用范围其实很有限,主要是日期之前那个符号。--InstantNull留言2018年12月21日 (五) 09:43 (UTC)

问:在2019年美韓朝三方會談中,西文报刊名称是否应该使用中文书名号?

各位好。在下于前几日移除了2019年美韓朝三方會談条目中报章Ohmynews两侧的书名号,改为斜体。但有编辑者User:BrianYWH认为此举不妥,因为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书名号)中有规定必须用中文书名号。

个人认为这一点可能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常见且有所争议,故希望一起讨论中文文本中夹带西文书名时的处理方式。个人查询到了中国大陆的一份行业标准,显示在中国大陆的出版界遇到中文中夹带西文书名时不加书名号,而是使用斜体。希望有来自其他中文使用地区的先进提供当地的常见操作标准。--Bellslash留言2019年7月17日 (三) 09:05 (UTC)

我的考证与建议:
  1. 那条规定是2013年2月4日 (一) 08:43加入,之后马上作了一次小修改:[6]
  2. 加入时该指引尚为草案,不过正在提议成为指引,之后不久即通过为指引;
  3. 有关该规定的讨论见《Wikipedia_talk:格式手册/标点符号/存档1#书名号》;
  4. 更早(2007年)的讨论见《Wikipedia_talk:格式手册/存档3#《》与斜体》。
  5. 我觉得国家标准好一些,这类情形用斜体就好,用中文书名号不好。
  6. 西文单词两侧应留出空格,就本例来说,应写成“……報章 Ohmynews 在會談舉行後的兩日委托調查機構 Realmeter 訪問501名成年公民。……”--Cswquz留言2019年7月17日 (三) 18:57 (UTC)
请勿轻易断言“不需要”什么什么。而且我想,引用整句西文是颇为常见的需求。--Cswquz留言2019年7月22日 (一) 21:01 (UTC)
  • 坚决(-)反对去除外层的中文书名号。理由有二:
  1. 请注意,既然是中文维基百科,就不应该期待读者对解读其他文种具有除了识别符号同一性(在这里,如果真的要出现英文书名号的话,是辨认两处提及的英文书名拼写相同的知识)以外的任何程度的知识。就本题而言,斜体这种标示书名的排版惯例是英文的知识,我们不能期待一个只懂中文的读者能够从斜体中领会到「这是一个书名」的信息。换过来说,英文维基百科的格式手册里也不可想像会出现「正文中出现中文等的原文书名时应当使用中文书名号等相应的原文种的手段标示」之类的指引。
  2. 书名号或英文的斜体作为一种嵌入书名的格式手段,本身并非书名的固有组成部分,而是属于外部语境——书封面上印出的书名从来不会用书名号(或在英文书的例子上,即使为了设计因素用了斜体也不意图提示书名)。有人提到正文中用书名号会与上下文的英文引语中提到该书名时的多次出现之间产生格式的不统一——当然会不统一而且不应该统一:正文本来是中文语境,是引入英文引文造成了不统一;如果认为这种不统一是不可接受的,应该摒弃英文引文而采用翻译加括注,而不是本末倒置地要求中文语境里的外文书名都不加书名号。Shenyileirob留言2020年1月28日 (二) 02:43 (UTC)

外文书名的书名号问题

中国的规范草案《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的第6.2条规定:

中文句子中夹有英文书籍名、报刊名时,不能借用中文书名号,而应以英文斜体字标示。英文文章的标题用引号标示。

给出的例句是:

  • The Evening Post 发表了这篇评论,但把标题改成了 “What We Eat Tomorrow?”。

中国的行业标准《中文出版物夹用英文的编辑规范》(CY/T 154—2017)的第10.1条则规定

中文句子内夹有英文书籍名、报刊名时,不应借用中文书名号,应以英文斜体表示。

给出的例句是:

  • 《今日晨报》第 4 版转载的那篇有关饮食结构的文章译自周一出版的 Football Daily
  • 她在《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Learned Publishing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过数篇文章。

第10.2条规定:

中文句子内夹有英文文章的标题,该标题使用英文正体字,用中文引号标示。

给出的例句是:

  • World of Tomorrow 是去年的畅销书,其中第七篇文章“Will Human Be Joyfully Enslaved by Cellphone?”在读者中成为热门话题。

可以看出业界的规范是在中文文本中夹杂的英文书名时直接使用英文斜体,而不使用中文书名号。

而维基百科却是规定:

书5:在中文段落中,非中文作品名称也应当采用中文书名号格式。书名号内若全为外文,可选择依照该语言书名形式使用斜体,或与中文格式统一而不斜体;若全为中文则不可斜体。在维基百科,可用“正文”的方式标识斜体。

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业界规范,所以我认为需要修改。请各位维基人支持修改维基百科的这条规定。

--Yejianfei留言2020年2月5日 (三) 13:53 (UTC)

@Yejianfei上面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了,我同意Shenyileirob的意见。而且,要“尊重”英文格式斜体,那俄文要«……»、日文要『……』吗?我觉得用这个规范为英文开后门不合适。--洛普利嫩 2020年2月6日 (四) 07:35 (UTC)
再举个例子,Wii Sports这个作品是日本出品的,日文版、中文版、英文版都用这个标题。请问提到“Wii Sports”时,到底是用日文直角引号、中文式书名号,还是英文的斜体呢。难道指代日文版写『Wii Sports』、指代英文版写Wii Sports、指代中文版写《Wii Sports》?如果没有特别指代哪个版本,又要用什么符号呢?如果要小心翼翼地分辨西文是不是“英文”({{lang-en}}),还要忍受各种各样的书名标记方式,那我觉得这对编者和读者都没什么好处。祭出经典的WP:XXSAID,这个规范是否符合中文维基实情,套用到中文维基是否合适?--洛普利嫩 2020年2月6日 (四) 07:52 (UTC)
1.上面的讨论我看过了。我没参加过,所以我要重新发起讨论。2. 我没说只为英文开后门,你如果认为确实有必要引入俄文书名,使用俄文相应的标点符号或许也可以。这个你可以展开讨论。3. 这个指引的第一段就说参考两个标准,那么中文文本内的英文书名这地方怎么就不参考了?搞双重标准吗?4.维基百科里面的“原创研究”(WP:OR)应该是一个禁忌。你如果认为这里该用书名号,请给出第三方的证据。 --Yejianfei留言2020年2月6日 (四) 08:14 (UTC)
@Yejianfei: 1. 所以您看过后,怎么回应User:Shenyileirob的反对意见? 2. 我认为英文也用中文书名号;引入俄语书名号就是Wii Sports这个吊诡结果。(您认为按您的理论,怎么给Wii Sports标书名号?) 3. 参考不是绝对遵守,要我个人观点,《Angel in the HELL》已经有了中文书名号,斜体都画蛇添足。4. WP:OR适用于内容,格式方面是中文维基在结合现实,由社区自己规定的。--洛普利嫩 2020年2月6日 (四) 08:26 (UTC)
1. 针对User:Shenyileirob说的,既然你引入了外文,你肯定不是故意引入读者看不懂的文字,所以可以认为读者能看懂这种文本的相应规则,例如那门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和斜体。认识英文的人,自然认识斜体书名。认识俄文的人,自然认识俄文书名号。 2. 你为什么认为是Wii Sports是“吊诡”结果?“这里有四本书,分别是:中文书《ABC》、英文书ABC、俄文书«ABC»和日文书『ABC』。”,这句话真的很“吊诡”吗?哪里吊诡了? 3. 这里有必要遵守,很多书报杂志也都遵守了,维基百科不该在这里例外。你的这个例子应该去掉书名号。 4. 反对,WP:OR应该贯穿这个标点符号方针,而不是自创一些不符合大多数书报杂志的做法。 --Yejianfei留言2020年2月6日 (四) 08:48 (UTC)
请您确认您的观点。您是说您认为条目里根据来源语言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表示书名的规则吗?我觉得相当不现实。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2月6日 (四) 09:00 (UTC)
@Yejianfei: 1. 我一直巡查WP:VG/N,近五年的新游戏条目我基本都看过,也算是常和书名号打交道的人。至少据我的经验,不少条目作者不知道英文作品名用斜体、不知道英文单曲名用引号而非斜体,也不知道英文作品名翻译成中文后,斜体应该换成中文书名号。 2. “Wii Sport全球销量8,287万套”,这里“Wii Sport”同时包括了日文版、中文版、北美版、欧洲版(又分为德文版、法文版等),这时“Wii Sports”应该用哪种符号?然后纯粹为了逻辑,又说作品名不标书名号?一个中文书名号解决的事情,实现标记作品名的功能,结果非要搞到操作那么麻烦,我是觉得很吊诡。 3. 维基百科的格式规则是自己讨论制订的,您提出的标准在这里也只是一个“论据”,不自然成为维基百科的“标准”。WP:OR是维基百科在WP:CON下自己制定,用来约束条目内容的标准,WP:PUNCT是维基百科在WP:CON下自己制定,用于约束条目中标点符号的标准;您举出的WP:ORWP:PUNCT,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原创研究”,两者一个层级,只是分工不同。 4. 至少我没见过游戏杂志用斜体标记英文游戏名。小结:标点符号涉及这里一百万篇条目,规则是否便于编者执行、是否利于读者理解,规则若更改条目如何更新,这些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外部规则说到底只是一个参考。好了,我打住。--洛普利嫩 2020年2月6日 (四) 09:40 (UTC)
@UjuiUjuMandan 我没说一定要这么做。我只是说这么做不见得就“吊诡”了。前面我也说过了,非英文的外文书名情况,这个可以展开讨论。毕竟也没有人规定过非英文的外文书名要怎么做。 --Yejianfei留言2020年2月6日 (四) 10:49 (UTC)
@Lopullinen “至少据我的经验,不少条目作者不知道英文作品名用斜体、不知道英文单曲名用引号而非斜体,也不知道英文作品名翻译成中文后,斜体应该换成中文书名号。”这个不适合做为理由。你如果这么说,那同样也有不认识英文的人。我的意思是,既然你出现了英文书名,那么你自然就是写给认识英文的人看的,那么认识英文的人,应该是可以默认他们知道这些规则的。如果他们不知道,那不应该属于你写给的对象了。 --Yejianfei留言2020年2月6日 (四) 11:00 (UTC)
@Yejianfei “既然你引入了外文,你肯定不是故意引入读者看不懂的文字,所以可以认为读者能看懂这种文本的相应规则”这个逻辑是不能成立的。我们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正文中引入外文,原因有很多,有的比如没有通行的翻译,有的比如译文啰嗦而前文已有交代,还有的和字面翻译一起出现而希望读者注意到中外文的文意差异,等等。引入外文固然不是故意让读者看不懂,但请注意读者并不是因为编写者的没有恶意就因此读得懂外文。相反,在中文维基百科里,假定读者不懂外文才是正常的——否则我们为什么需要中文维基百科呢?我复读一遍自己上面表述过的观点:“既然是中文维基百科,就不应该期待读者对解读其他文种具有除了识别符号同一性(在这里,如果真的要出现英文书名的话,是辨认两处提及的英文书名拼写相同的知识)以外的任何程度的知识。”我们当然可以期待最标配的中文用户也应当具有识读拉丁字母的能力(比如中国大陆的车牌是汉字、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的组合),并且利用这种识读能力在该正文页的上下文或者在互联网上找到关于该拼写所代表的书的更多中文信息;但是并不能期待他们知道拉丁字母的组合在任何的外文中表示什么意思——这些信息本应当是通过追加翻译提供的。一句话说,在中文维基百科中,给原文拼写只提示文字形式,给中文翻译才提示意义;只用原文拼写(和格式)而企图直接传达原文的意义,就是在滥用原文书名这一手段。Shenyileirob留言2020年2月6日 (四) 12:52 (UTC)
@Shenyileirob 通常情况下,中文维基百科里面假定读者不懂外文是正常的,但是在出现外文的情况下,假定读者读得懂外文才是正常的。否则就是恶意夹杂外文了。 --Yejianfei留言2020年2月6日 (四) 13:13 (UTC)

曾经的投票者有 @HawyihShizhao乌拉跨氪EdouardlicnZy26@BanyangardenSElephantMukdenerPhiLiPFdcn@PolyhedronFfaarr 。全ping出来。 --Yejianfei留言2020年2月6日 (四) 13:32 (UTC)

基於此討論,有鑒於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現行條文中有關一字線的規定的第二條和命名常规對於條目名稱中的年份的要求Wikipedia: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公元纪年衝突,現請求廢除該條,或調整該條以符合相關規定。該條的原文是:

以上。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4日 (二) 08:54 (UTC)

@XZTDeanEricliu1912TaiwanAlex1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4日 (二) 08:56 (UTC)
(:)回應:「可省略」意味著「省略也可以,不省略也可以」,沒有強制性;「應省略」、「須省略」才有強制性。所以你寫1000年-2000年、1千克-5千克,或1000-2000年、1-5千克都可以,與該條條文都沒有衝突。至於“2019年-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事件”也沒有衝突。因為該條並無強制編者把前一個數字的單位省略。-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2月4日 (二) 11:10 (UTC)
根據命名常规對於條目名稱中的年份的要求Wikipedia: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公元纪年,“年”這個字是不得省略的,「可省略」的做法已經直接違背了“不得省略”的規定,因為「可省略」的做法容許他人違規,那樣我還要規則來做甚麽?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4日 (二) 12:57 (UTC)
我認為閣下說得有道理,所以我只能解釋為命名常规對於條目名稱中的年份的要求Wikipedia: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公元纪年當初在撰寫的時候只考慮到「單一年份」,而沒有考慮到「連續的一段年份區間」與「不完全連續的數個年份(如「1997年、2000年-2007年、2011年-2016年、2019年」)」,這方面條文有待補充;或者您反過來認為命名常规對於條目名稱中的年份的要求及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公元纪年不需要改,該改的是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現行條文中有關一字線的規定的第二條,我也不反對;惟須取得共識。-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2月4日 (二) 14:48 (UTC)
「應省略」「須省略」意味着在“省略”中选一个;「可省略」意味着在“省略”和“不省略”中选一个;“不得省略”意味着在“不省略”中选一个。两个规则分别要求「可省略」和“不得省略”,那编辑命名条目时只要选择“不省略”,就可以同时满足二者的限制。要是两条规则分别要求“應省略”和“不得省略”,才是真规则打架没得选。(好吧,其实这是我是胡扯的。)--洛普利嫩 2020年2月4日 (二) 13:25 (UTC)
User:Lopullinen,原規定不需要完全廢除,最多衹須移除有關範例。--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0年2月5日 (三) 14:04 (UTC)
完全不同意以上的理解。現行的規定既然提供了容許他人違規的可能性,就意味著會有編者最終會違規(見此討論,這已經發生了),我們有責任排除任何會令編者最終會違規的可能性,要知道,編者看規定不會看全。另外,我的請求是“廢除該條,或調整該條以符合相關規定”,如果大家認為調整比較合適的話,那樣我有一個提議條文:

以上。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6日 (四) 10:45 (UTC)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修改格式手冊,因為格式手冊規範的是條目的內容,而命名常規規範的是條目的標題,兩者實際上並沒有牴觸。——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2月8日 (六) 15:32 (UTC)
格式手冊並無明確指明它規範的是條目的內容,而且它也有有關條目命名的段落(雖然只有一個連去命名常規的連結就是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9日 (日) 02:53 (UTC)
您以格式手冊並無明確指明規範條目標題與否為由執意要稱格式手冊與命名常規矛盾,有遊戲維基規則的嫌疑。真退一步來說(假設都實際規範條目標題),格式手冊是指引,命名常規是方針,方針應優先於指引。另外,命名常規專門規範條目標題,應屬特殊法,格式手冊規範的是廣義的條目格式,應屬一般法,而特殊法應優先於一般法。——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2月9日 (日) 07:50 (UTC)
我又“遊戲維基規則”了?現在是已經有人搬了格式手册出來作為移動條目的理由,那樣就代表在格式手冊並無明確指明規範條目標題與否的情況下,確實(也已經)有人會認為格式手冊的適用範圍包括條目命名,而如果要消除這個解讀,除非你和當事人(我不是那個當事人)取得共識,否則只有修改條文才能把相關情況消除。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9日 (日) 09:21 (UTC)
還有Wikipedia: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公元纪年是「結尾加上『年』以避免混淆」,「1000-2000年」中的1000本來可不視為結尾,所以Wikipedia:格式手册/日期和数字#公元纪年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之間根本沒有衝突。--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20年2月8日 (六) 16:16 (UTC)
問題在於此討論中有人認為有衝突。究竟是一堆年份的結尾加上“年”一次就可以,還是每一個年份的結尾也要加上“年”?社群確實存在如此的解讀差異,你可不能又説我游戲規則吧。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9日 (日) 02:50 (UTC)
那個「有人」就是我,而我提出討論的原始理由是認為該條目的標題違反命名常規,而不是違反格式手冊,因為格式手冊的規範範圍不包含條目標題。我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提到格式手冊,也沒有認為格式手冊之間有衝突。—— Eric Liu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2月9日 (日) 07:54 (UTC)
都不明白明明就是出了問題,大家怎麽還是認為沒出問題。不過呢,我剛才注意到此討論中有人反映現在的條目命名方式會出現贅字,也有人反映媒體報道、政府公文都采用“2019-2020年”的格式,所以還有另一個辦法: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连接号現行條文適用於Wikipedia:命名常规#年份,不過要先看社群反應。@TaiwanAlex1E8xE8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9日 (日) 09:21 (UTC)

我寫了懶漢這個條目,然後因為《懶漢》是歌曲,所以我根據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把英文名字加了英文引號。然後Milkypine三番四次把英文引號改成斜體或移除英文引號我都不能再回退了,他還聲稱因為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並沒有相關規定,所以他非得要移除英文引號,然而我認為他這樣實際上違反了格式手冊,因為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具有同等地位,而且前者的相關規定並不與後者衝突。請大家評論。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04:06 (UTC)

因為他就沒有寫說加上「英文引號」啊...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7月31日 (五) 04:10 (UTC)
Milkypine我還是這句話: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沒有相關規定,但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有相關規定的時候,理當以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為準。除非另有説明,否則所有指引在任何時候都同時適用,不可能因為一個指引沒有相關規定而直接無視其他指引的相關規定。不然所有指引都要整合到單一頁面裏?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04:14 (UTC)
Sanmosa然而只有說加上标点符号,文字格式都沒有說應該加甚麼了,請問你加上英文引號的行為是否也不洽當,兩個指引都沒有提到可以加入「英文引號」,就算法無禁止也不能想放就放啊。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7月31日 (五) 04:17 (UTC)
Milkypine應該視乎該語言對相關標點的使用習慣而加入相應的標點符號。我以為按照該語言對相關標點的使用習慣寫出外語是理所當然的事。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04:19 (UTC)
當然不是甚麼理所當然的事情,斜體都有限定使用範圍了。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7月31日 (五) 04:22 (UTC)
我找管理員來。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04:25 (UTC)
@AT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04:28 (UTC)
我認為在不影響結構的情況下,都可以接受。例如试播集 (邪恶力量)等FA似乎都多用斜體來標示英語原文,Charlotte (動畫)等則沒有用到日語慣用的引號。所以,使用與否也無傷大雅吧?—AT 2020年7月31日 (五) 05:44 (UTC)
AT但他也總不能不讓我用吧,而且還改一半不改一半。麻煩幫我回退一下。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05:50 (UTC)
我同意在無合理的原因下不應干涉別人的選擇,在這裡我想先聽一聽他的說法,再考慮如何處理。—AT 2020年7月31日 (五) 06:00 (UTC)
的確沒有理由干涉,但既然指引沒有指引,那麼就給他刪除。畢竟Slug變成"Slug"也是過度強調,而且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也沒有把英文名字加了英文引號的根據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7月31日 (五) 06:23 (UTC)
然而Wikipedia:格式手册/标点符号指引也沒有容許你刪除(尤其在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表明需要加標點的情況下)。這是一個點。再者,“"Slug"”才是正確的英語表示法,“Slug”變成“"Slug"”是基本的英語改正工作,我從來沒有聽過有人把改正工作稱為“過度強調”的。中文維基百科不代表非中文的東西就能夠亂來。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06:55 (UTC)
話說這裡是中文維基,除了來源有寫採用原文之外,正常情況不是應該使用中文格式嗎?對於指引有意見歡迎提出修改而非跟我抗議,指引沒有容許我刪除並不代表你擁有加上「""」權力。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7月31日 (五) 07:42 (UTC)
標示外語當然隨外語的規則,標示中文的情況當然用中文的格式,兩者是不衝突的。我不是對於指引有意見,我是對於你對指引的錯誤解讀有意見。我請你以後不要亂動有關外語的標點使用,不然我會採取進一步行動。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09:00 (UTC)
「標示外語當然隨外語的規則」其實是不對的,不然標示英文的時候就得用半角括號了,整個句子應該用中文規則;而且,我從FA裏選了十幾個作品類條目,沒有一個用「英文引號」。 【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0年7月31日 (五) 10:04 (UTC)
你將「標示外語」的範圍錯誤地泛化了,這裏所指的英語標點是排除括號後的英語標點,請你先看清楚討論重點。此外,其他FA這樣錯不代表我必須跟着它們錯。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12:02 (UTC)
不知道我這樣有沒有理解錯誤,「()如同租借和領事館,只要是這個領域就不適用中文維基」。好吧槽點很多,「其餘一般情況應以標點符號方式標明西文作品名」並不會讓“Slug”變成“"Slug"”,這與基本英語改正工作無關,終究是維基沒有指引,應以標點符號這句話可沒有表示套用英文規則,就算是常識也不等於可以使用。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7月31日 (五) 17:06 (UTC)
但也沒有表示不能套用,因此套用與否應該視乎個人喜好(所以我沒有動其他,我已經夠尊重了)。SANMOSA SPQR 2020年8月1日 (六) 01:49 (UTC)
@AT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12:02 (UTC)
為何不直接使用斜體?—AT 2020年7月31日 (五) 12:09 (UTC)
@ATWikipedia:格式手冊/文字格式禁止使用斜體標示非整段作品列表或書目的西文作品名。SANMOSA SPQR 2020年7月31日 (五) 15:14 (UTC)
老實說我倒是希望可以討論斜體的使用範疇來解決這問題,畢竟只有「作品列表或書目」不符使用習慣[來源請求],先不論為什麼模板都會自動斜體這點,英文維基也不有如此侷限的使用範圍,當然這裡是中文維基,應該採用中文做法。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7月31日 (五) 17:00 (UTC)
模板沒有自動斜體,斜體是要手動加入的。SANMOSA SPQR 2020年8月1日 (六) 01:49 (UTC)
有的,例如遊戲條目常用的模板:Infobox VG模板:Vgname模板:Nihongo title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就算沒有自動轉換,也會提示請記得手動標示斜體(例如模板:電影資訊框)。
我已經將懶漢的編輯修改回來,另外我也在下面開了個關於增設斜體使用範圍的新話題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8月1日 (六) 04:08 (UTC)
居然還有這種規定?我覺得這規定已經不符合現實了。 【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0年8月1日 (六) 07:03 (UTC)

日本作品名中的波浪號

无共识:

逾3周没有新动态,亦没有可供公示的具体提案,容当后议。--Kirk★ 0#0 2020年9月8日 (二) 12:33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WP:外文命名「一般而言,條目名稱應被翻譯成中文」,然而目前有許多條目保留了日文的波浪號(~)或半形橫線(-)來標示副標題(例:Category:東方ProjectCategory:日本現場影像底下眾多條目),或單純當作裝飾(例:~Sphere's_rings_live_tour_2010~~infinity~∞)。中文裡,副標題應用冒號(偶爾用破折號)來表示,裝飾符號也只是平常玩玩不會用到正式文書中。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中沒有描述波浪號,只在連接號底下說「可與一字線通用,但在維基百科中不建議採用」,且列出的連接號用法中不包括此用法。有說這些符號是專有名詞的一部份,在沒有統一中文翻譯下應保留原文,然而標點符號的使用規則相對嚴謹,該如何翻譯應該不會產生太多爭議性才是。而且既然和製漢字都要求改成中文字(例:「櫸」坂46),7-Eleven也沒有寫成「7-ELEVEn」,台灣原住民 Kolas Yotaka 條目也無視名從主人強制換成漢語名,我認為沒道理允許日文標點符號繼續用在條目名稱。--Yel D'ohan留言2020年8月9日 (日) 10:40 (UTC)

就日本相關條目來說,由於這些條目名稱都是專有名詞,因此沿用並無不可,屬於WP:名從主人,相反如果棄用波浪號,改用冒號的話,將構成WP:原創研究,實際上也沒有任何中文媒體有這樣的改動,結果嚴重影響理解之餘,在查找上反而出現困難,矯枉過正。而且,格式手冊本身的要求應該在於限制句子結構,而非個別條目名稱。另外,和製漢字的情況與標點符號不同,可替換的漢字大多在另一邊並不常用,例如而且實際上沿用和製漢字的條目也很多,例如咲和辻之類,如果強行換成所謂中文字,反而造成誤解,強行轉換條目標題的標點符號亦同理。—AT 2020年8月9日 (日) 11:19 (UTC)
照這樣說所有還沒有出現在中文第三方來源中的條目名稱都不應該翻譯,甚至連假名都應該保留原字,否則不也是原創研究?另,目前就算是沒有中譯的不知名西方人名,若出現在條目內文中,也常常被要求予以音譯,而非留下原文。--Yel D'ohan留言2020年8月9日 (日) 18:06 (UTC)
如果翻譯後變得更難理解的話,那的確維持原文比較妥當或至少應同時標記原文。不過,文字跟標點符號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在改用冒號來標記的中文來源是零或顯然地波浪號是主流用法的情況下,單純以標點符號應該以中文為標準來改動一篇源自日文的條目是太過強人所難,也就是說,可能冒號是有標記副標題的作用,然而在中文語境中關於日文相關的主題使用波浪號上,相對地較多人接受,也可以說成是日文翻成中文時予以的一種豁免。要知道目前使用波浪號的名稱並非無人使用,相反使用冒號來代替的情況我卻是從沒看過,也就是說一個所謂"正確"但沒有人使用的名稱跟一個可能有瑕疵但有人使用的名稱,那顯然地應該使用後者,一個語意上錯誤的標題如果有夠常用的話,那就應該維持使用其作為標題,而不是為了所謂"糾正錯誤"而因小失大。—AT 2020年8月10日 (一) 09:03 (UTC)
OK,我接受副標題的情況。請教您對~Sphere's rings live tour 2010~―煙火―這樣的例子怎麼看?Google搜尋會發現不管是中文還是日文來源,有加和沒加波浪的情況都有人使用。在我看來,只有頭尾加符號就如「☆㊣↖中二遊戲ID↘㊣☆」一樣只是裝飾,不應視為名稱的一部份。對使用者來說,輸入這些符號也不方便(我剛試了一下,目前甚至連沒有波浪號的重定向都不存在)。--Yel D'ohan留言2020年8月11日 (二) 09:46 (UTC)
官方網站可以印證這並非裝飾,而是條目名稱的一部分,例如[7]。前者明顯有波浪號仍是主流,而且是官方名稱。煙火則歧義太多,找到沒有標點符號的也不奇怪。輪入方面,維基編輯欄上方已有各式各樣的標點符號,波浪號跟橫線也在其中,不存在輸入困難的問題。—AT 2020年8月11日 (二) 10:29 (UTC)
电子游戏条目的处理方式是WP:NCVG:保留日文原标点,并将之替换为中文标点。英文媒体是能清一色的把日文各类副标题分隔符替换为冒号,但中文媒体保留符号、换成冒号、改成空格分隔的都有。为了命名减少争议,也就保留日文的副标题标点了。—洛普利宁 2020年8月9日 (日) 11:29 (UTC)
官方中文名稱也很多直接用波浪號,不覺得有甚麼問題。--【和平至上】支持通過港區國安法💬 2020年8月9日 (日) 12:48 (UTC)
7-Eleven何來名從主人的問題?參見[8],圖片並非總是基準。 2020年8月9日 (日) 15:41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音樂作品中Infobox的作品年表是否有必要用《》標註作品

目前各維基人處理作品年表的方式都不同,有的用《》標示各作品(例如Eyes of the Insane),有的按照語言習慣使用""(例如Sleepwalking),有的則是什麼都不加(例如only my railgun)。而就算是相同的編輯,也會有不同的做法(例如CBNWGBB大編輯的愛情守則型_(歌曲)前後明顯不同),試問這有相關指引或方針嗎?

另外一個題外話,Infobox的title是否有需要也加上《》,目前我在維基除了道歉 (一体共和歌曲)星光灿烂的旗帜之外,真的不常看到有人會把title加上《》。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9月13日 (日) 20:20 (UTC)

  1. 模板:Infobox single:在「Album」欄位有特別說明「請自行添加書名號」
  2. 模板:Infobox anthem:會自動為「title」「chinese_title」欄位文字添加書名號(不過星光灿烂的旗帜就只有成功添加「chinese_title」而已)
  3. 模板:Infobox song:會自動為「album」「EP」欄位文字添加書名號,「A-side」「B-side」可加可不加,「prev_title」與「next_title」欄位的說明寫到「必要時用書名號標注」並無強制使用。
  4. 模板:Infobox album:無特別說,一旁的範例也是有加《》與無加《》的情況混用

@Ericliu1912:话说WP:PUNCT#书1写的是“音乐…等各类用…声音…表现的作品的名称使用双书名号”;然后书2偏偏又没有提到歌曲。所以这里意思是,维基百科指代音乐作品统一使用双书名号,不区分专辑和单曲吗?--洛普利宁 2020年10月15日 (四) 15:04 (UTC)

關於WP:DASH

WP:DASH規定,「-」用於相關計畫起止和數值範圍(如1000-2000年),「-」用於複合名詞連接(如秦嶺-淮河線南極-艾托肯盆地)。因此像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這樣的用法是否應改爲中華民國-尼加拉瓜關係?--Konno Yumeto 肺炎退散 2020年10月9日 (五) 05:38 (UTC)

用浪紋線表示範圍

我想問格式手冊中以下三處為什麼要求大家不要用浪紋線表示範圍?

格式手冊自己都說了,兩岸的政府標準都允許用浪紋線,我不懂禁止的理由是什麼。所謂「不符合中文造字習慣」意味不明,似是原創研究。如果是說中文應該用直線的話,那顯然並非事實:不管是括號、逗號、還是中文字的辶、乙、乚等等都有彎曲。我在台灣從小學到大學的每一位老師,不管是數學、歷史、化學科,不管是課本還是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字,全都是用浪紋線來表示範圍。我反倒覺得用橫線和數字寫在一起很容易被誤會成減號,或是跟中文在一起被誤會成「一」字。如果沒有合理的反對原因,我希望修改這三處指引,允許使用全形浪紋線。

現行條文

对于日期段当中,应使用全角连字符“-”(Unicode:U+FF0D)连接,如:

  • 1906年-1967年10月17日

不要使用浪纹:

  • ~、~

注意连接号“-”不是破折号使用的“—”。

提議條文

对于日期段当中,应使用全角连字符“-”(Unicode:U+FF0D)或浪纹線“~”连接,如:

  • 1906年-1967年10月17日

注意连接号“-”不是破折号使用的“—”。

現行條文

连接号是用作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可分为:短横线“-”和一字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中浪纹线“~”可与一字线通用,但在维基百科中不建议采用浪纹线。如果输入一字线不方便,可以使用{{一字线}}({{连接号}})

提議條文

连接号是用作标示某些相关联成分之间的连接。连接号的形式可分为:短横线“-”和一字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及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中浪纹线“~”可与一字线通用。如果输入一字线不方便,可以使用{{一字线}}({{连接号}})

現行條文

中英文及阿拉伯数字混用以表示延續範圍,應使用中文的連接號,即英文全角的「-」,來連接,不是破折號「—」。浪號「~」和「~」亦不符合中文造字習慣[1]例如:1906年-1967年10月17日、15千米200千米。

  1. ^ 參見維基百科:格式手冊之第2节「時間、數字、度量衡」和7.14节「連接號」。
提議條文

中英文及阿拉伯数字混用以表示延續範圍,應使用中文的連接號,即英文全角的「-」或浪號「~」,來連接,不是破折號「—」。例如:1906年-1967年10月17日、15千米200千米。

以上--Yel D'ohan留言2020年10月7日 (三) 23:11 (UTC)

唱片名稱中的斜線

唱片名稱中的斜線en:slash (punctuation)),用以分隔不同曲目,條目命名及正文格式用半形「/」,還是全形「/」?如果是半形,前後需要加空格嗎?--Konno Yumeto 肺炎退散 2020年10月29日 (四) 17:12 (UTC)

建議可以ping相關編輯人士,我目前遇過的也就《Pop/Stars》和《真實情感/千言萬語》而已。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2日 (一) 08:26 (UTC)
我個人覺得用全形比較好。——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1月2日 (一) 11:00 (UTC)
我是覺得沒所謂,不過像《Pop/Stars》等全英文名稱的推薦用半形,如果是全中文名稱推薦用全形。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日 (一) 11:16 (UTC)
用於條目名稱時,基本上是名從主人,官方使用半形就用半形,全形亦同,因為唱片名稱較少有可靠來源與官方不一致的情況。 2020年11月2日 (一) 17:36 (UTC)
(▲)同上--安忆Talk 2020年11月7日 (六) 12:56 (UTC)
大陸沒有用全形斜線的習慣,即便兩側均為中文,一般也還是用半形。—洛普利宁 2020年11月4日 (三) 17:16 (UTC)
補充一下:雖然我個人在部分情況下習慣使用全形「/」,但是基於輸入的方便性,香港通常習慣使用半形「/」。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5日 (四) 09:19 (UTC)
所以大家的意見是心情?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7日 (六) 06:51 (UTC)
應該是沒限制。但我仍建議如果條目名稱不存在任何全形字元,應用半形。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8日 (日) 03:45 (UTC)
更正於2020年11月8日 (日) 07:26 (UTC)。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8日 (日) 07:26 (UTC)
目前看下來除了Eric Liu大表示「用全形比較好」,其他參與人員都覺得使用「使用半形即可」以及「名從主人」。但話說回來雖然唱片名稱較少有可靠來源與官方不一致的情況,但我上面提及的《真實情感/千言萬語》,其官方來源就有半形全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優先採用半形還是全形?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8日 (日) 06:14 (UTC)
基本上應該可以最早出現的稱呼為準,例如專輯推出時的相關新聞之類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1月8日 (日) 07:03 (UTC)

這邊ping一下各位好了@YumetoPseudo ClassesAnYiLinLopullinenSanmosaEricliu1912:對於擁有斜線名稱的條目,根據「名從主人(原文名稱)」選擇使用半形「/」與全形「/」。如果歌曲名稱的官方中文與原文名稱採用不同的「斜線」,則優先採用原文名稱。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14日 (六) 08:09 (UTC)

(+)支持 2020年11月14日 (六) 09:09 (UTC)
我覺得在有官方中文名稱時應優先採用,若無官方中文名稱時才採用原文名稱為宜。——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1月15日 (日) 06:12 (UTC)
這邊不是指不用中文,而是指半形「/」與全形「/」,不過看起來的確容易讓人誤會,我修改一下。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15日 (日) 12:06 (UTC)
我沒有誤會,我確實覺得斜線也以官方中文名稱優先為宜。畢竟官方中文名稱若和原文名稱在斜線上做出了不同的處理,那就代表官方認為這種斜線用在中文語境中比較適當,或至少有經過考慮。——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1月15日 (日) 13:44 (UTC)

唱片名稱中的括号

既然提到斜線,那麼我想要討論一下括号。之前我將《西西莉亞(妳傷透了我的心)》移動到《西西莉亞 (妳傷透了我的心)》,但Yumeto大表示「括號是屬原本標題」,但歌曲原本的標題使用半形[9],同樣情況的還有《单身女士(给它戴上戒指)》。試問名稱有括號的條目在命名時該麼處理。

@YumetoPseudo ClassesAnYiLinLopullinenSanmosaEricliu1912Easterlies:@jarodalienATH2226百战天虫Hijk910Moonshimmer93Mikupuff:我這裡多ping一點有寫唱片條目的維基人,希望大家能順便參與上面的議題。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22日 (日) 05:10 (UTC)
半形括號容易讓人誤會為消歧義用,應該用全形。名字完全只有半形字元的例外,這個時候應該用半形,用全形看起來反而突凹。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2日 (日) 05:19 (UTC)
(▲)同上,以官方中文名称优先。但有一点不同,如果没有官方中文名称,是自己翻译来的,我认为括号前为中文时使用全角括号比较合适,为英文时使用半角。--安忆Talk 2020年11月22日 (日) 05:21 (UTC)
(+)支持 名稱括號使用全形。 ℳ𝒾𝓀𝓊𝓅𝓊𝒻𝒻   2020年11月22日 (日) 05:27 (UTC)
  • 不止唱片名稱,我認爲英文自然應用半形,如Bank of China (Hong Kong)。但翻譯成的中文(也包括原本就是中文的),既然是中文,應用全形,如中國銀行(香港)Konno Yumeto 肺炎退散 2020年11月22日 (日) 05:29 (UTC)
    你舉出的例子,其名稱在官方網站顯示為「中國銀行(香港)」,英語維基百科選擇將此名稱視為消歧義,而本地根據名從主人應移動至「中國銀行(香港)」。如果你的意思是「未來所有的中文標題只要有括號出現,就一律使用全形括號;同理,英文標題一律使用半形括號」的話,那麼這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消歧義頁面的實踐上根本無法實現,消歧義的使用並非只有維基百科,在SEO中使用的頻率也相當高。-- 2020年11月22日 (日) 09:52 (UTC)
    這裏只涉及非消歧義括號的使用。英文句子用「 ()」,恰好和消歧義形式相同;但中文句子用「()」,和消歧義形式相混恐不妥。至於名從主人,並非照搬網頁字符,如間隔號都用成「·」。 Konno Yumeto 肺炎退散 2020年11月22日 (日) 11:07 (UTC)
(+)支持使用全形。Moonshimmer93留言2020年11月22日 (日) 10:00 (UTC)
提供一個使用的例子,目前日語維基百科對標題名稱的括號有「一律使用半形」的限制。我比較傾向Sanmosa的意見。 2020年11月22日 (日) 10:21 (UTC)
說實話我有點改不太清楚各位對於唱片名稱的「相關規則的優先度」
  1. 首先是中文名稱(官方>常用)>英文名稱>>>>>>既不是中文也沒有羅馬拼音的名稱(例如完全都是韓文的KPOP歌曲)
  2. 英文「該用半形」,中文「該用全形」
然而這兩段光是官方中文的名稱就可以產生衝突,例如照理來說應該用全形,但官方卻用半形 (真實情感/千言萬語西西莉亞(妳傷透了我的心))。還是各位覺得遇到這種符號問題應該採用與英文文法強制大小寫的做法標示需要全形?(反正條目內也可以做解釋,例如〈Dat Stick〉條目有註記「风格化为Dat $tick」,〈The Baddest〉條目有註記「风格化为全大写」)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23日 (一) 16:30 (UTC)
補充一下,中文不都用全形,也有半形,如WP:PUNCT列有中文半形「-」「/」(通「/」)用法。 Konno Yumeto 肺炎退散 2020年11月23日 (一) 17:03 (UTC)
而官方的話,網頁常不及實體產品用法標準,如網頁的中文也常出現「,」(應用「,」)等,不必盡從。大體支持上言使用標準標點符號的意思。 Konno Yumeto 肺炎退散 2020年11月23日 (一) 17:16 (UTC)
那看起來,各位覺得「名稱括號使用全形」這邊沒有問題。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25日 (三) 13:19 (UTC)
@Yumeto:如果視覺上沒有差太多的話,{{Support}}。-- 2020年11月25日 (三) 17:15 (UTC)

總結

「唱片名稱中的斜線」
優先根據唱片的官方中文唱片名稱命名,在沒有官方中文的情況下則根據原文唱片名稱命名。
「唱片名稱中的括号」
當唱片名稱有半形括号時,應將其轉換為全形括号,避免與用作消歧義的半形括號混淆。

以上是討論結果,歡迎各位提出意見,@YumetoPseudo ClassesAnYiLinLopullinenSanmosaEricliu1912Easterliesjarodalien:@ATH2226百战天虫Hijk910Moonshimmer93MikupuffSoftyuJacklamf1d14Joker6666Leehsiao:。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28日 (六) 04:58 (UTC)

(!)意見:如果採用全形,建議全部一致,不希望出現一下半形一下全形的情況。即斜線也全形,這樣視覺效果較佳。-- 2020年11月28日 (六) 06:06 (UTC)
我個人是沒有意見,不過還是等看看其他人的反應好了。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29日 (日) 02:58 (UTC)
(▲)同上。--Easterlies 2020年11月29日 (日) 12:47 (UTC)
仍然主張如果條目名稱不存在任何全形字元,應用半形。建議以上結論僅適用於條目名稱存在全形字元的情況。SANMOSA SPQR 2020年11月29日 (日) 13:02 (UTC)
剛剛把《Pop/Stars》移動到《Pop/Stars》,該怎麼說呢...,我總覺得會有人建立重定向,並且使用重定向名稱。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1月29日 (日) 14:48 (UTC)
移回了。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日 (二) 15:04 (UTC)
括号強制要求變為全形還有道理,但斜線(分隔號)改為全形我要給予反對。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2月1日 (二) 17:45 (UTC)
之前我說台灣在表示範圍時傾向用浪號而非橫線,大家還是認為要統一用橫線;現在有人說中國大陸和香港傾向用半形斜線,又有許多人認為要用全形……只能呵呵。--Yel D'ohan留言2020年12月2日 (三) 21:06 (UTC)
我是可以理解要用全形的心態啦(一個要全大家一起全的概念),但問題是比起「視覺效果較佳」,許多維基人更多都是複製貼上(從各種有/的條目就可以看到加空格根本是看複製條目的狀態),不過目前發言的大多都是英語歌的朋友,日語歌和中文歌還沒有回應...,反正最慘就是回歸到隨便命名的程度而已。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2月3日 (四) 08:19 (UTC)
  • 我個人是反對「全部一致採用全形」,雖然目前我們這裡只有討論到「斜線」與「括号」,但還有其他形式條目,例如「橫線」的《Pen-Pineapple-Apple-Pen》、「浪紋線」的《愛之歌~東日本大震災慈善專輯》。題外話,視覺效果較佳絕對是優先度最低的命名條件,像我這樣的懶人一定是有中文就用,其次是考慮名稱有沒有撞名,再來就是系統限制,視覺效果的順位之後面其實從歷年建立條目就可以看到(命名都沒有按照正常外語習慣調整大小寫,視覺效果就算真的成立也是虛設,最後肯定也是用重定向)。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2月3日 (四) 08:30 (UTC)
我覺得我要重新提案:
「唱片名稱中的斜線」
唱片名稱中的斜線使用全形與否,遵從「先到先得」原則。惟如唱片名稱(除斜線及括號外)不存在任何全形字元,則僅應用半形斜線。
「唱片名稱中的括號」
當唱片名稱有半形括號時,應將其轉換為全形括號,避免與用作消歧義的半形括號混淆。惟如唱片名稱(除斜線及括號外)不存在任何全形字元,則不應將其轉換為全形括號,而應沿用半形括號。
以上。中國大陸好像是完全不用全形斜線的,這方面我們這些喜歡用全形斜線的人要顧及一下。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3日 (四) 08:51 (UTC)
唱片標題常用的標點符號
句號 逗號 頓號 分號 冒號 引號 問號 嘆號 間隔號 連接號 分隔號 斜線 省略號
全形 「」 『』
半形 . , ; : "{{{1}}}" '{{{1}}}' ? ! - ~ · / ...

那不然乾脆把第一項改為除了括號的標點符號如何?這些有全形用全形,沒全形用半形應該也可。 2020年12月10日 (四) 07:59 (UTC)

對了,有些唱片標題的半形斜線,前後會加上不換行空格,這也應該納入討論的範圍。-- 2020年12月10日 (四) 08:01 (UTC)
@Pseudo Classes:前者不太行,需要另外討論。後者我建議完全排除半形斜線前後的不換行空格。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0日 (四) 08:05 (UTC)
@Sanmosa:那要另外再開討論還是在這裡就好?-- 2020年12月12日 (六) 02:59 (UTC)
開新吧。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2日 (六) 03:22 (UTC)

唱片標題中的標點符號

唱片標題常用的標點符號
句號 逗號 頓號 分號 冒號 引號 問號 嘆號 間隔號 連接號 分隔號 斜線
全形 「」 『』
半形 . , ; : "{{{1}}}" '{{{1}}}' ? ! - ~ · /

常用於唱片標題的標點符號有上述,編者建立頁面時可能會有混用等問題,為避免編者建立頁面時有疑問,現開啟討論關於唱片標題使用全型或半形的時機。 2020年12月12日 (六) 03:33 (UTC)

Sanmosa我認為這些標點符號在標題沒有中文字的情況下用半形,有中文字則用全形,如何? 2020年12月16日 (三) 09:07 (UTC)
我希望可以加註有官方中文則依據官方中文為主(例如真實情感/千言萬語)。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2月17日 (四) 02:33 (UTC)
正式中文有全形有半形(如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蘭克福-巴黎,省/市/縣/鄉=省/市/縣/鄉),參WP:PUNCTKonno Yumeto 肺炎退散 2020年12月17日 (四) 15:01 (UTC)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根據WP:PUNCT使用標點符號,就像外文需要符合外文格式不能全部大寫一樣。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2月17日 (四) 15:08 (UTC)
是個不錯的辦法。-- 2020年12月18日 (五) 19:42 (UTC)

在格式手冊/標點符號#引號中加入POV一節

通過。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1日 (日) 10:03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維基百科部分條目中有一些不大適當的引號使用。例如某些編輯歷史甚至是主要為了在看似理性的評論中的個別詞組或詞語上加入引號。鄙人亦曾對類似用法產生疑惑,後發覺容易被誤用/濫用。現建議在WP:格式手冊/標點符號#引号下加入一條內容(基本照搬英文維基百科對應內容)。

現行條文

(無)

提議條文

引5:引號應當用於展示情緒化的意見,特別是在此等意見的用詞不適合由維基百科直接轉述時。在此情形下,來源必須清楚給出。且此等用法不適用於展示文化常態。

  • 張三和李四認為此電影「使人難以忘懷」。
  • 此處所受當地人「厭惡」。

簡短而無過分情緒化的意見可以直接轉述,而非使用引文。為簡單的描述性詞語或詞組加上引號,反而可能引致歧義。讀者可能認為此內容包含反諷或影射,因為一些讀者或將此用法視同「所謂」、「理應」。

  • 可接受:張三和李四認為此電影有意思。
  • 可能會產生歧義:張三和李四認為此電影「有意思」。
  • 應當作為引文:張三和李四認為此電影「有意思但十分令人揪心」。

下給出一些類似例子:

  • 習近平條目中,「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也称赞习近平“更务实、更开明”」。
  • 还愿 (游戏)#爭議中,「中国大陆玩家批评團隊「夹带私货」(隱蔽或不光明正大地展示個人政治立场)、「侮辱国家领导人」、“侮辱中国公民”」。

--Yangwenbo99 2021年3月1日 (一) 03:27 (UTC)

“投射”是影射吧。目前而言不反对。--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1日 (一) 08:26 (UTC)
代改了。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1日 (一) 10:33 (UTC)
不反對自英文維基百科補充翻譯格式手冊,但我覺得應該要説明作為正文内使用引文的部分不能過長(過長的例子: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都變成新聞稿了),如果實在是比較長,而且確實有需要列出,應該使用{{cquote}}、{{quote}}之類的模板(很多FA和GA都有這樣的使用方式)。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1日 (一) 10:33 (UTC)
建議為此另加一條規則。--Yangwenbo99 2021年3月1日 (一) 18:00 (UTC)
提案人能不能在同一提案下就此事作另擬?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日 (二) 11:00 (UTC)
另外,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中有不少格式問題。{{Quote_box}}中的第一個 bullet point 基本上都會被吃掉,各位有沒有甚麼修正的建議?--Yangwenbo99 2021年3月2日 (二) 13:27 (UTC)
@Yangwenbo99:根據上面的測試結果,你用bullet point的話(不只在{{Quote box}},各類的quote模板和wikitable也如是)一定要在第一個bullet point前面開一個新行。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日 (二) 13:45 (UTC)
维基百科:格式手册/标点符号中的{{Quote_box}}大都是使用 "quote" 指名參數,而非位置參數。而此頁面在上一年年末依舊顯示正常。是否是因為這段時間{{Quote_box}}發生了改動?--Yangwenbo99 2021年3月4日 (四) 08:37 (UTC)
@Yangwenbo99:2月26日被改過一次,先回退了。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4日 (四) 09:47 (UTC)
(+)支持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日 (二) 13:45 (UTC)

對引4的修改

依照U:Sanmosa建議,現提議對引4作如下修正:

現行條文

引4:当直接引用多段文字时,尽可能的不要直接使用“引号”加“原文”的形式进行排版。应选择Template:CquoteTemplate:QuoteTemplate:Quote box等引用模板实现直接引用多段文字。

  • 应避免:

??“直接引用的文段一……
“直接引用的文段二……
直接引用的文段三……”

  • 使用模板:

{{Cquote|直接引用的文段一……
直接引用的文段二……
直接引用的文段三……}}

  • 效果为:
提議條文

引4正文内使用引文的部分不應過長。如有必要直接引用多段文字时,尽可能的不要直接使用“引号”加“原文”的形式进行排版。应选择Template:CquoteTemplate:QuoteTemplate:Quote box等引用模板实现直接引用多段文字。

  • 应避免:

??“直接引用的文段一……
“直接引用的文段二……
直接引用的文段三……”

  • 使用模板:

{{Cquote|直接引用的文段一……
直接引用的文段二……
直接引用的文段三……}}

  • 效果为:

--Yangwenbo99 2021年3月2日 (二) 13:27 (UTC)

(+)支持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日 (二) 13:45 (UTC)
此處中文和英文維基百科似乎規定有所不同,而該模板頁面中所援引者是英文維基百科的格式手冊。如果覺得有需要修改,可以另行提議--Yangwenbo99 2021年3月5日 (五) 06:43 (UTC)
同上,我自己寫條目也會用{{Cquote}}。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6日 (六) 00:42 (UTC)
現公示7日。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14日 (日) 09:15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在香港/澳门画名如何使用书名号?


范例表格 香港繁体/澳门繁体在书画名旁是否应该使用书名号?如果使用,应当用双书名号“《》”还是单书名号“〈〉”?
问题背景
  1. 最近在编辑某条目时涉及一些画名。MOS:书名号仅规范了大陆简体和台湾正体下的书名号用法,但没有涉及香港/澳门(新马也未提及)。
  2. 存在两个模板,Template:单双书号转换Template:》Template:《这一对。二者在香港繁体和澳门繁体下的处理是不同的,前者显示单书名号,而后者显示双书名号。
我的观点 鉴于书名号的用法比较复杂,这里只讨论在香港繁体/澳门繁体下画名中的书名号用法。
  1. 香港似乎没有类似中华人民共和国GB/T 15834-2011和中华民国教育部《重订标点符号手册》这样的官方标准。
  2.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资料,似乎使用情况比较多样。粤文维基百科指在港澳画名“少用”书名号,实际条目中有使用书名号和不使用书名号混用的现象(如梵高条目);香港艺术馆似乎使用双书名号(见《山水》说明文字);香港《政府公文寫作手冊總論 第三版》使用双书名号(12页)。澳门博物馆使用双书名号。暂时没有找到使用单书名号的例子。
  3. 虽然无官方标准,但两个模板的不同可能也会给有类似需求的编者造成困扰,不知应该使用哪个,最后可能干脆不使用模板了,使得台湾正体和大陆简体的书名号显示可能不符合规范(顺便一提我看到不少源码为台湾正体的台湾画家条目中作品名也使用双书名号)。
我的解决方案 建议统一两个模板的语法,即在香港繁体/澳门繁体下均使用双书名号或单书名号(亦或无书名号?但在画作名之外的场合似乎是普遍用书名号的,而该模板不止用于画作)。
  1. 亦或维持现状,像粤文维基那样依个人习惯选择其中一种使用,毕竟如上所述即使在有标准的地方实际大家似乎并不是很遵循意官方标准。但个人认为两个模板不同还是容易引起一定的困惑。
此前的类似讨论
  • 该讨论举了一些篇名和歌名的例子,但未涉及画名。

--立日留言2021年6月6日 (日) 08:48 (UTC)

雙書名號。--【和平至上】💬 2021年6月7日 (一) 01:32 (UTC)
谢谢,也就是说在画名使用Template:單雙書名號轉換比较合适吗。--立日留言2021年6月8日 (二) 03:40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