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組討論:Citation/CS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求管理員更新

{{editprotected}}en:Module:Citation/CS1 在今年 3 月底有次調整,建議管理員更新。-- 2014年8月12日 (二) 01:53 (UTC)[回覆]

@Great_Brightstar完成,誰有空仔細檢查一下?Liangent留言 2014年9月20日 (六) 14:05 (UTC)[回覆]

編輯請求

請求已處理--Wcam留言2015年5月6日 (三) 14:34 (UTC)[回覆]

請求根據w:Module:Citation/CS1更新,以消除arxiv參數的問題。 --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6日 (三) 05:59 (UTC)[回覆]

script-title

{{editprotected}} 本人最近從英文維基翻譯條目成中文,英文維基發現那邊的引用模板(如{{Cite news}}、{{Cite web}}等)有個參數叫{{{script-title}}},中文維基這邊卻沒有,以致出現一些錯誤。請管理員從英文維基引進這個參數。--Quest for Truth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07:09 (UTC)[回覆]

patch it?--廣雅 范 2015年9月7日 (一) 14:20 (UTC)[回覆]
你是叫我自己寫個更新版出來嗎?說實在,我不知道具體應該怎檥改,代碼太長太複雜了,我自己看不懂,但是我留意到英文維基那邊有詳細說明,Ctrl+F搜尋「script-title」就能找到,希望有人看得懂。--Quest for Truth留言2015年9月7日 (一) 19:56 (UTC)[回覆]
找過Liangent,他有時間再弄好,然後可能跑機器人把格式全部替換掉。--CAS222222221 2015年9月8日 (二) 03:26 (UTC)[回覆]
現在的 |title={{lang|en|XXXXX}} 可能要想辦法都展開成 |script-title=en:XXXXX 但這個又不能照套enwiki的,這邊要加上適當的轉換標籤防止轉換。Liangent留言 2015年9月8日 (二) 22:03 (UTC)[回覆]
有必要急於去修改現在的 |title={{lang|en|XXXXX}} 用法嗎?請見我在英文維基的沙盒,使用 |title={{lang|en|XXXXX}} 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我意思是過渡期間兩者並存也不是問題。
放條目里就不一樣了,會把條目扔進Pages with citations having wikilinks embedded in URL titles裡面。(其實那段代碼這邊現在就有,只是給注釋掉了)Liangent留言 2015年9月13日 (日) 02:32 (UTC)[回覆]
完成 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06:12 (UTC)[回覆]

CS1更新

  1. 新參數|script-title=和|script-chapter=,現在title和chapter中若直接使用{{lang}}可能導致錯誤,Wikipedia:機器人/申請/Liangent-bot/18將進行清理user:Quest for Truthuser:CAS222222221[[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
  2. |month=和|day=參數不再支持,需更改為|date=(結合|year=),可能需要機器人清理(不知道有多少),這個不會產生用戶可見的錯誤所以不急,歡迎來寫機器人Wikipedia:機器人/申請/Liangent-bot/19將進行清理user:Antigng[[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
  3. 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有了一堆新字符串,歡迎來翻譯,並根據翻譯後的名字創建相關維護分類user:烏拉跨氪[[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
  4. 我儘量對照著把原來zh改過的地方再對照著改了一下,請協助檢查有沒有還需要修改的user:Justice305[[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user:]]
  5. 已知問題:使用中文值(x年x月x日)的accessdate目前均會報錯,原因是新加入的檢查代碼用去parse日期,而相關部分不接受中文日期,此問題待處理。已解決
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06:46 (UTC)[回覆]
問題不止這些:1、所有使用了「|language=」參數的條目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分類:「CS1 XX-language sources (xx)」;2、截至留言時,日文來源就算使用了「|language=ja」參數照樣無法避免部分日文漢字繁簡轉換的問題。看起來代碼還需進行一些修正。--№.N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09:07 (UTC)[回覆]
前一個問題是我說的第3點;關於後一個問題,設計是(並且一直是這樣的定義的)language=指定來源內容的語言(點開連結後的),標題本身的語言之前沒地方指定,於是有人手工套上lang模板,但這帶來了一些別的問題。現在能用script-title了,我打算把用了lang的全改成script-title,沒用的就不好辦了。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09:21 (UTC)[回覆]
呃,原來現在要用script-title了呀……--№.N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09:24 (UTC)[回覆]
其實吧,enwiki那邊的設計是script-title寫原文(會是不同script),title寫羅馬字轉寫,trans-title寫翻譯。套用過來後,目前我設定的是script-title完全不轉換,title轉繁簡不轉地區詞,trans-title不限制。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09:36 (UTC)[回覆]
我算是從樓上的模塊找到了問題了:
['foreign_lang_source'] = 'CS1 $1-language sources ($2)',   -- |language= categories; $1 is language name, $2 is ISO639-1 code
也許把「CS1 $1-language sources ($2)」改為「CS1 $1來源 ($2)」是解決辦法。而且,這些分類應該隱藏起來,因為這些只有內部維護的作用,不同於串連相同題材的條目的普通分類。--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12月9日 (三) 11:28 (UTC)[回覆]
|language 繁簡體沒有區分,|language= zh-tw 之前會顯示(中文(台灣)‎),目前只顯示(中文),|language= zh-cn 也是顯示(中文),之前是(中文(簡體)‎)。--101.10.51.215留言2015年12月8日 (二) 10:11 (UTC)[回覆]
已修復. 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19:05 (UTC)[回覆]

我說啊~這種涉及重大修改好歹討論一下嘛~尤其引用新的enwiki參數。有討論可讓大家明白,乃至集思廣益協力完成,不會現在看起來像半成品而影響到功能。--Justice305留言2015年12月8日 (二) 10:32 (UTC)[回覆]

要說討論也「討論」幾個月了……Module talk:Citation/CS1的{{editprotected}}放了好久了。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18:44 (UTC)[回覆]
核心是模塊:Citation/CS1/Configuration,只在上層模塊:Citation/CS1討論通常不會受到關注,否則就不會有人在這裡反映出了問題,這種牽涉甚廣的新設定應該在這裡討論才是;而內容翻譯等是否也有修改需要,例如模塊討論:Citation/CS1/Configuration#關於模塊:Citation/CS1/Configuration的「原始內容」一詞。--Justice305留言2015年12月9日 (三) 00:44 (UTC)[回覆]
內容翻譯肯定有要改的哇,特別是新出的維護分類。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9日 (三) 01:10 (UTC)[回覆]

是不是該放到公告欄里讓大家都知道,畢竟屬於重大調整,我也是看到條目中的來源有異常才來這裡的。--№.N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11:12 (UTC)[回覆]

「這個不會產生用戶可見的錯誤所以不急」?現在有兩萬個頁面顯示「已忽略未知參數|month=(建議使用|date=)」--Antigng留言2015年12月8日 (二) 11:16 (UTC)[回覆]
我記得以前這種未知參數的錯誤不會對用戶顯示的,好像現在改了?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18:47 (UTC)[回覆]
受影響頁面:Category:CS1_maint:_Date_and_year,很多FAGA都受影響了,而且都會顯示這個紅色分類。-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條目提升地質滅絕專題2015年12月10日 (四) 03:13 (UTC)[回覆]
Wikipedia:機器人/申請/Liangent-bot/19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19:49 (UTC)[回覆]
所有以前在Cite web模板內使用<nowiki></nowiki>以避免標點、繁簡體或地區詞過度轉換的情形都產生新的錯誤"C0 control character in |...= at position 1"。--Mewaqua留言2015年12月8日 (二) 11:59 (UTC)[回覆]
en:Wikipedia:Village_pump_(technical)#.22No_wiki.22_formatting_in_.7B.7Bcitation.7D.7D_paramaters_causing_CS1_error,等上游吧。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18:51 (UTC)[回覆]
已修復. 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13日 (日) 01:29 (UTC)[回覆]
凡是url=http://x.xxx.com形式的網址名稱(例如m.youtube.com、n.yam.com,第一個.之前只有一個字母)都產生"請檢查|url=格式"錯誤,例子見黃子韜。--Mewaqua留言2015年12月8日 (二) 12:57 (UTC)[回覆]
en:Wikipedia:Village_pump_(technical)#Cite_template_says_valid_URL_is_invalid,同上。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8日 (二) 18:55 (UTC)[回覆]
已修復. Liangent留言 2015年12月13日 (日) 01:29 (UTC)[回覆]
希望有人能把Help:引文格式1擴充了。個人支持Liangent對此模塊的改動。--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12月9日 (三) 12:07 (UTC)[回覆]

ep

請求已處理

{{editprotected}} {{editprotected}} 這個其實建對了也用不了……這個需要建在Module空間,然後不然類型不對沒法合併。可以把上面那個tl|拿掉試試看。Liangent留言 2016年3月3日 (四) 21:16 (UTC)[回覆]

譯者

請求已處理

{{{translator}}}填了譯者的名稱後,會出現「translated by 某某」。可否改為中文的寫法,例如「某某翻譯」?難在現時的代碼寫死了次序,不懂如何提出更改。--Quest for Truth留言2016年5月20日 (五) 21:27 (UTC)[回覆]

修復造成「使用無效自封閉HTML標籤的頁面」的問題

請求已處理

span不是自封閉標籤,因此需要將所有的<span/>改為<span></span>。大部分Category:使用無效自封閉HTML標籤的頁面中的頁面是由這個原因導致的。--XYZ指示物留言2016年7月19日 (二) 20:28 (UTC)[回覆]

關於ISO 639-2代碼

目前中文版CS1系列模板的language參數只支援ISO 639-1代碼,可是英文版已經開始支援部分ISO 639-2代碼,這大大方便我們編輯一些涉及到冷門語言/語言的分支/語言的總集的條目(比如接下來我要寫東帝汶條目,涉及到的德頓語,就沒有ISO 639-1代碼)。能不能告訴我,那個代碼都要到那兒找出來。--春卷柯南歡迎參加協作計劃 ( ) 2017年3月29日 (三) 14:24 (UTC)[回覆]

編輯請求

請求已拒絕

Currently this module doesn't support parameter "DF". Is it possible to update this module? Thanks

This is an example of the code that generate an error:

   Professional retain list & free transfers 2012/13 (PDF). The Football League: 16. 18 May 2013  [27 July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17 July 2013).  已忽略未知參數|df= (幫助)

The "DF" code is as follows:

   local DF = A['DF'];															-- date format set in cs1|2 template
   if not is_valid_parameter_value (DF, 'df', cfg.keywords['date-format']) then	-- validate reformatting keyword
       DF = ;																-- not valid, set to empty string
   end

And

   if is_set (DF) then													-- if we need to reformat dates
       modified = reformat_dates (date_parameters_list, DF, false);	-- reformat to DF format, use long month names if appropriate
   end

Since there is nothing is being localized, copy directly from en wiki page would be perfect. Thanks --Winston留言2017年6月5日 (一) 01:28 (UTC)[回覆]

處理中……. The function 'reformat_dates' does not exist in Module:Citation/CS1/Date_validation so we should update the latter as well.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7年6月9日 (五) 16:14 (UTC)[回覆]
@Winstonhyypia Sorry for the late reply. Module:Citation/CS1/Date_validation is used by Liangent-bot as documented, but its owner is inactive so it will cost a lot of time to resolve the issue. I would close this request now but may contact User:Liangent and update the modules some day.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7年7月30日 (日) 11:42 (UTC)[回覆]

精確化需要quoted-title的地方

請求已處理千村狐兔留言2017年9月2日 (六) 18:34 (UTC)[回覆]

中英習慣不同,需要引號/書名號標記標題的地方也有出入。

if in_array(config.CitationClass, {'web','news','journal', 'magazine', 'pressrelease','podcast', 'newsgroup', 'mailinglist', 'arxiv'})

改為

if in_array(config.CitationClass, {'book','journal', 'magazine','podcast'})

書名號最重要的用處是在沒有連結的時候看出誰是標題,所以 web 顯然不需要。news、pressrelease 多半有連結,去掉無妨,反正有了大家還嫌煩(Good luck with that)。arxiv 有連結,但先和 journal 一樣吧。 ——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17年8月27日 (日) 01:07 (UTC)[回覆]

已改。--千村狐兔留言2017年9月2日 (六) 18:34 (UTC)[回覆]

ep

請求已處理

local function get_iso639_code (lang)
	if 'norwegian' == lang:lower() then											-- special case related to Wikimedia remap of code 'no' at Extension:CLDR
		return 'Norwegian', 'no';												-- Make sure rendered version is properly capitalized
	end

請將'Norwegian'(return的那個字符串)本地化為挪威語,否則會顯示為「連結到Norwegian網頁」,分類名稱也不對。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8年1月23日 (二) 10:10 (UTC)[回覆]

請求已處理,但修改位置非請求所述。--Xiplus#Talk 2018年1月23日 (二) 11:20 (UTC)[回覆]

EP

請求已處理

	elseif domain:match ('%f[%a%d][%a%d][%a%d%-]+[%a%d]%.xn%-%-[%a%d]+$') then	--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 with ACE prefix
		return true;
	elseif domain:match ('%f[%a%d][%a%d]%.cash$') then							-- one character/digit .cash hostname

en:Module:Citation/CS1I S _ D O M A I N _ N A M E部分移植。--雲間守望 2018年5月26日 (六) 09:42 (UTC)[回覆]

@WQL完成,加在了 org、com 和 net 分支的後面,因為這兩個 tld 出現情況比較少。 --碸中嘌呤的白磷萃取 打譜 2018年6月23日 (六) 02:41 (UTC)[回覆]

ep

請求已處理

如使用{{cite|title=X|language=de,en,zh,ar}}

顯示為:(德語,英語,中文,及阿拉伯語)

既然語言已經顯示為中文,那按正確標點用法應該為(德語、英語、中文及阿拉伯語)

「,」要改為「、」最後一個及xx語前不用標點。-Zest 2019年3月2日 (六) 16:13 (UTC)[回覆]

完成,請測試。--Lakokat 2019年3月3日 (日) 15:32 (UTC)[回覆]
測試可以 謝了。-Zest 2019年3月3日 (日) 16:12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19-06-04

請求已拒絕--Xiplus#Talk 2019年6月18日 (二) 00:03 (UTC)[回覆]

煩請參照英文維基更新,以為{{Citation}}參數|*-access=以及模板{{Cite bioRxiv}}等提供支持。--神樂坂秀吉··· 2019年6月4日 (二) 14:34 (UTC)[回覆]

@神樂坂秀吉需要複製哪個部分?--Xiplus#Talk 2019年6月12日 (三) 06:07 (UTC)[回覆]
@Xiplus不太清楚……我不會用Lua,不知道是哪些代碼實現了相關功能 囧rz……--神樂坂秀吉··· 2019年6月13日 (四) 09:23 (UTC)[回覆]
@神樂坂秀吉當沒有目標版本,請到WP:互助客棧/技術求助(或求助特定維基人),而非使用編輯請求。--YFdyh000留言2019年6月13日 (四) 09:26 (UTC)[回覆]
@YFdyh000了解了,謝謝。已在互助客棧發起討論。--神樂坂秀吉··· 2019年6月14日 (五) 04:47 (UTC)[回覆]
先行關閉。--Xiplus#Talk 2019年6月18日 (二) 00:03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19-08-23

請求已處理--Xiplus#Talk 2019年8月24日 (六) 10:33 (UTC)[回覆]

請調高1372行對PMC值的調用上限,現有的650萬於今年已不敷使用。--Koala0090留言2019年8月23日 (五) 23:46 (UTC)[回覆]

@Koala0090調到多少?--Xiplus#Talk 2019年8月24日 (六) 06:16 (UTC)[回覆]
@Xiplus不然來個1000萬吧---Koala0090留言2019年8月24日 (六) 10:13 (UTC)[回覆]
@Koala0090按照英文版設定成7000000。--Xiplus#Talk 2019年8月24日 (六) 10:33 (UTC)[回覆]

添加Url-access參數

請求已拒絕(非管理員關閉)申請者自行撤回該編輯請求。原因:需要在沙盒做詳盡測試。—VulpesVulpes825留言2020年2月21日 (五) 19:33 (UTC)[回覆]

把這些複製進去應該就沒有問題了。--VulpesVulpes825留言2020年1月28日 (二) 23:56 (UTC)[回覆]

@VulpesVulpes825該插入在哪個位置,可以提供patch嗎?該怎麼測試這些修改呢?--Xiplus#Talk 2020年2月2日 (日) 12:03 (UTC)[回覆]

Template:cite journal 在 pmid > 32000000 時報錯,怎樣更正?


見:

--Zhenqinli留言2020年3月26日 (四) 07:03 (UTC)[回覆]

已修正。--Xiplus#Talk 2020年3月26日 (四) 07:57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0-04-23

請求已處理--Xiplus#Talk 2020年5月5日 (二) 03:18 (UTC)[回覆]

請求將第1372行對於PMC的容許上限從7000000提升到8000000,目前PMC的文章已經有出現超出上限的編碼,參見2019冠狀病毒病第54條引用。--Koala0090留言2020年4月23日 (四) 17:31 (UTC)[回覆]

根據en改成7500000。--Xiplus#Talk 2020年5月5日 (二) 03:18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0-08-08

請求已處理

請求將第3749行的代碼:「Archived = sepc .. " " ..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 .. ArchiveDate; -- format already styled」改為「Archived = sepc .. " " .. '原始内容存档于' .. ArchiveDate; -- format already styled」。理由:當deadurl設為unfit時,會調用該段代碼,在來源後面顯示存檔的日期,然而這部分目前是顯示成英文的,未必有人能夠理解這段英文。deadurl設為unfit的來源在部分條目中有用到,例如凱茜·里德條目的23號來源。--🔨留言2020年8月8日 (六) 10:12 (UTC)[回覆]

{{cite web}}模板的quote參數會受到地區詞轉換影響的問題

在條目2019冠狀病毒病中,第13號參考資料的原始碼為:

<ref name="weibowho"> {{Cite web |title=新名字诞生: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language= |url=https://m.weibo.cn/5078700027/4471066615266449 |accessdate=2020-02-14 |date=2020-02-12 |dead-url=no |quote=【新名字诞生: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昨日宣布,将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英文缩写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website=新浪微博 世界卫生组织 |archive-url=https://archive.today/20200226155228/https://m.weibo.cn/status/4471066615266449? |archive-date=2020-02-26 }}</ref>

但由於條目的{{NoteTA}}使用了:

1=zh-hans:2019冠状病毒病;zh-hant:2019冠狀病毒病;zh-hk:2019冠狀病毒病;zh-tw: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

導致在zh-tw的用詞模式下|quote=的參數的內容受到了地區詞轉換的影響,在zh-tw的用詞模式下顯示的引文直接變成了:

"【新名字誕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昨日宣布,將由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的疾病正式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英文縮寫COVID-19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這明顯嚴重曲解了原意,必須要把原始碼中|quote=參數的字符串改成2019冠状-{}-病毒病以手動阻斷地區詞轉換才行。由於將參考資料的引文進行地區詞轉換會導致曲解原意,因此本人在此建議禁用{{cite web}}模板|quote=的地區詞轉換;而我又發現{{cite web}}的|title=參數(即引文的標題)不會受到地區詞轉換的影響,但不知道這是怎麼做到的。故在此尋求社群關於是否禁止{{cite web}}模板中|quote=參數地區詞轉換的共識。——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1日 (六) 12:28 (UTC)[回覆]

嘗試一下使用-{}-來阻止或搞亂轉換,應該可以解決問題。—AT2020年8月2日 (日) 08:59 (UTC)[回覆]
確實可以,但這似乎不是長久之計,不知能否通過修改Module:Citation/CS1等方式直接阻止|quote=字符段中的地區詞轉換呢?因為引文標題好像不會出現這種問題。——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2日 (日) 10:20 (UTC)[回覆]
我不懂。極端的做法可以刪掉quote參數,讓它失效就好,反正我自己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參數,普及率應該沒那麼高。—AT2020年8月2日 (日) 11:48 (UTC)[回覆]
不行啦,quote刪除會很不方便,一堆人不會看來源所以我都用quote做註記。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8月2日 (日) 14:21 (UTC)[回覆]
支持提出者的理由。技術上應該有方法的. Lovewhatyoudo 愛我鄉土,沒災就是福 2020年8月2日 (日) 22:08 (UTC)[回覆]
|quote=的存在我聽說過,只是的確很少被使用,關於標題的轉換控制,可以找一下這句代碼:'-{zh;zh-hans;zh-hant|' .. title .. '}-',對應功能應該是這個。|quote=是否有必要這樣做,自行找一下怎樣處理。——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8月3日 (一) 01:01 (UTC)[回覆]
@AT:我之前在其他地方嘗試過你的方法,不過無效。SANMOSA SPQR 2020年8月9日 (日) 02:16 (UTC)[回覆]
那唯有避免使用這個參數。—AT 2020年8月9日 (日) 08:30 (UTC)[回覆]
然而有些時候使用這個參數是無可避免的。SANMOSA SPQR 2020年8月10日 (一) 07:22 (UTC)[回覆]

script-title=zh:

通過: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各位好。我相信有參與日本相關條目編輯的用戶對script-title=ja:也有一定的認識,這種做法有助於在避免過度轉換,從而讓日語原文不會轉換成錯誤的字體。與此同時,如果使用script-title=zh:也可以顯示到原本來源所用的字體,像User:AT/沙盒,因此我想資詢一下社群有沒有需要區分來源本來的繁簡?另外,此做法也可以避免了一些對來源的過度轉換的情況出現。由於推行此做法將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在任何轉換下,於來源方面繁簡地區詞同時並存),因此希望得到大家的意見。有共識的話推廣使用,沒有的話用來控制一些過度轉換也未嘗不可。謝謝。--AT 2020年8月21日 (五) 09:23 (UTC)[回覆]

可以接受。畢竟來源標題不是條目正文的內容,因此是簡體或繁體不受拘束,端看編者的使用習慣。 2020年8月22日 (六) 08:36 (UTC)[回覆]
沒有其他影響比較小的辦法麼?--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8月24日 (一) 00:52 (UTC)[回覆]
標題還原原簡繁體的確更精確些。那其他參數,比如作者、出版社,有沒有必要一齊控制簡繁轉換?(我的想法是,除開過度轉換,對一般讀者而言,轉換標題感官上還友好些。一個有區分簡繁需求的例子,是在簡繁體敏感的資料庫中搜文章。如此情況下,或許也有必要禁止轉換作者名?)—洛普利寧 2020年8月24日 (一) 11:09 (UTC)[回覆]
標題和章節參數可以調用這組代碼,其他不確定。例如script-chapter。當然更理想的做法是調整轉換系統,不過我不清楚這在技術上這是否可行。—AT 2020年8月24日 (一) 11:27 (UTC)[回覆]
整個不轉換不行麼?畢竟嚴格來說,參考文獻應該保持原始語言格式--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8月27日 (四) 00:42 (UTC)[回覆]
中立,嚴格來說,參考文獻確實應該保留原始語言的標題;但畢竟有些人不認識正/簡體字,禁止轉換不太人性化。 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27日 (四) 03:34 (UTC)[回覆]
(+)支持禁止轉換,無論是在百科全書,還是其它學術出版物,參考文獻保留原文都是基本的要求。——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9月4日 (五) 12:27 (UTC)[回覆]
小工具控制唄。—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8月27日 (四) 12:38 (UTC)[回覆]
其實瑞典語啊俄語啊阿拉伯語也很多人不認識,難不成都要翻成中文標題?這種不認識的程度遠超繁簡之差的情況下,條目目前仍然能夠沿用原文的話,那很難讓人認為「不認識」是一項有力的反對理據。另外,我不清楚技術上是否能夠做到不轉換來源,如果有工具可以控制轉或不轉的話,那當然很好。—AT 2020年8月29日 (六) 12:52 (UTC)[回覆]
可以的,而且非常簡單,只需要將Module:Citation/CS1第611行的代碼由
title = '-{zh;zh-hans;zh-hant|' .. title .. '}-';
改成
title = '-{' .. title .. '}-';
即可。
我已經在我的模塊沙盒用戶沙盒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完全可以。至於小工具什麼的我不太清楚。 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31日 (一) 00:26 (UTC)[回覆]
如果可以的話,那當然很好。更進一步來說,地區詞轉換能否控制得到?—AT 2020年8月31日 (一) 11:03 (UTC)[回覆]
emmm……繁簡轉換都禁止了,就不會有地區詞轉換了吧 囧rz... 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8月31日 (一) 11:15 (UTC)[回覆]
了解,非常感謝您。現在就是看看共識如何。—AT 2020年8月31日 (一) 11:23 (UTC)[回覆]
  • 繁中簡中的特殊性就在於不需翻譯可以直接轉換,這與外語是本質差別。我認為涉及條目呈現方式的提案都不應造成讀者額外的負擔,所以我反對任何鎖定繁簡的做法。->>Vocal&Guitar->>留言 2020年9月1日 (二) 04:12 (UTC)[回覆]
上面才有用戶說了有人不會繁體或簡體呢...—AT 2020年9月1日 (二) 08:18 (UTC)[回覆]
?。->>Vocal&Guitar->>留言 2020年9月1日 (二) 08:28 (UTC)[回覆]
您一邊說可以直接轉換,一邊又說有人不懂繁或簡?既然有人不懂繁或簡,那所謂直接轉換在理解上就無法成立,不是嗎?我感覺您的論點自相矛盾,卻不知道您為何能得出相同的結論。—AT 2020年9月1日 (二) 08:42 (UTC)[回覆]
??因為你的提案是 要 求 不 轉 換,而不是 現 行 的 自 動 轉 換,如果按你方案實施後,必然會有一些讀者不認字,所以我反對你的提案。哪裡有矛盾問題?至於我上面的意思是,不 要 用 外 語 來 推 論,繁 中 簡 中 都 是 中 文,不 存 在 翻 譯 問 題,也就是說title的繁簡不影響title的正確性,也不影響查證,我更不認為會有過度轉換的問題。->>Vocal&Guitar->>留言 2020年9月1日 (二) 08:58 (UTC)[回覆]
我並不是要求不轉換,而是希望讓大家發表一下對於不轉換的意見,我本人對是否轉換沒有特別的立場,僅僅是對於您的觀點表達了疑慮。您說繁簡都是中文不存在翻譯問題的同時,那請問不認字不就產生了問題嗎?盡管這可能並不叫翻譯,不過字體上的變化如果足夠讓讀者無法理解的話,那不也變成理解問題了嗎?標題的正確性或查證方面是否區分繁簡可能因人而異,但是當讀者無法理解的時候,不管這是語言問題還是字體問題,結果也就是不理解。然而,這種不理解本身對於顯示來源原文本身並無意義,這就是我引外語為例子的理由,不理解外語跟不理解字體的結果也是相同的,只是理解程度上的差異,在能夠接受直接使用外語標題的情況下,至少我是得不出不能同時兼容繁簡標題並存的結論。退一步來說,維基本來就是不轉換,只不過中維獨有的繁簡轉換造成了過度轉換而已,其他語種維基如果使用到中文來源,區分繁簡是一種自然而成的做法(您也不會故意將繁體或簡體標題互換吧?)從實際問題上考慮,部分地區詞當用於來源處,必然會造成過度轉換,那已經不是字體的差異,而是用詞的差異。—AT 2020年9月1日 (二) 09:17 (UTC)[回覆]
簡而言之,現在讀者有兩個問題,①看懂字面、②理解含義。我的看法是不做①自然就不會有②,這對讀者是一種損失。在我的理解上您認為做了①以後依然可能在②上有問題,所以①也可以不做。至少在繁簡尚未分家的中文維基,我很難認為對應後一種觀點的讀者占據主流。->>Vocal&Guitar->>留言 2020年9月4日 (五) 05:27 (UTC)[回覆]
那您應該是贊成翻譯標題的一派,這樣我就能理解了。—AT 2020年9月6日 (日) 03:10 (UTC)[回覆]
我可沒有這麼說過,雖然我認為翻譯是應當做的事,但不符合社群的能力。另外我的看法已經多次說過了,繁簡轉換≠翻譯,地區詞也許是個問題,不過既然內文中都可以通過轉換組的方式解決,那麼這裡我也覺得應當有比不轉換更好的解決方案。->>Vocal&Guitar->>留言 2020年9月6日 (日) 05:30 (UTC)[回覆]
當然如果能夠開發工具維持全文自動轉換也是一個解決方法,可惜我沒有這樣的能力。—AT 2020年9月6日 (日) 06:15 (UTC)[回覆]
極力贊成,標題保持原文的需求高於一切,是文獻查證的根本要求,任何人是否「認識」簡體或繁體用字根本與主題八桿子打不倒。任何人都可以不認識其他語言文獻,難道全部要寫成漢語?那就根本無法查證。此外,這種只是加一個功能的根本不必要來問意見,直接加上就是,不願意的不用這個功能就行了。--7留言2020年9月1日 (二) 04:34 (UTC)[回覆]
目前修改Citation的話,將會直接讓全部採用了此模板的來源都顯示為源代碼字體,也就是說區分繁簡會變成了默認設定。因此,如果有用戶希望維持現在繁簡統一的情況,反而需要自行開發工具。—AT 2020年9月1日 (二) 08:18 (UTC)[回覆]
對於顯示為源代碼字體之議不反對(我變相也能省掉script-title=ja:)。SANMOSA SPQR 2020年9月2日 (三) 05:30 (UTC)[回覆]
日文應該還是需要,字體不同。—AT 2020年9月2日 (三) 09:40 (UTC)[回覆]
現在是有|title=|script-title=|trans-title=三個名稱參數,分別對應「僅簡繁轉換」「不轉換」「地區詞轉換」三個級別轉換。比如:{{Cite web|title = a.記憶體|script-title = b.記憶體|trans-title = c.記憶體}} 在大陸用字下顯示 a.记忆体 b.記憶體 [c.内存].。如果要實現禁止簡繁轉換,不如把|script-title=直接併入|title=,畢竟不輸zh:也是可以工作的。倒是|title=這個「僅簡繁轉換」級別的參數有沒有必要重命名保留?--洛普利寧 2020年9月2日 (三) 14:53 (UTC)[回覆]
script-title日文來源會用到,不能合併。—AT 2020年9月2日 (三) 15:06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如果同意不轉換簡繁體,可考慮把script-title改名為title並保留舊名稱。|script-title=ja:あかさたな|title=ja:あかさたな的效果一樣,而改成後者能和許多小工具相容,手動也少輸入幾個字。--洛普利寧 2020年9月2日 (三) 15:21 (UTC)[回覆]
技術上能夠做到的話也可以。—AT 2020年9月3日 (四) 09:33 (UTC)[回覆]
可能性不大,因為如果將|title=|script-title=合併可能會導致由於一般的標題名稱使用了冒號,而導致冒號前的文字被識別成語言代碼。--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9月12日 (六) 11:40 (UTC)[回覆]
@OhtashinichiroShizhaoRowingboheLopullinenBlackShadowG :@Pseudo ClassesJarodalien:討論也持續了約一個月,似乎沒有太多人感興趣。不如試行一個月看看反饋如何?--AT 2020年9月19日 (六) 11:25 (UTC)[回覆]
支持,建議根據WP:7DAYS先公示7日,如果仍無新意見就修改模塊吧。--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9月19日 (六) 11:29 (UTC)[回覆]
@BlackShadowG:合併參數的問題如果真想搞,其實不用太擔心技術問題。建立一個語文代碼列表做白名單,其他以含冒號的內容當普通文本解析即可:
  • 比如en在白名單里,那en:Xbox Series X will be released on Nov. 10當特殊語法,生成 Xbox Series X will be released on Nov. 10. 
  • 不在白名單里,就當正常文字解讀,比如Autumn: The season after summer and before winter,裡面的Autumn就保留在標題裡,即 Autumn: The season after summer and before winter. 
如果真碰到標題含「en:」的,比如「en: English Language (ISO 639-1 code)」這種,代碼上寫成「en:en: English Language (ISO 639-1 code)」就OK。而且測試了一下,至少「en:」開頭的標題中文維基目前還沒有
PS:許多日韓來源倒是已經|title=ja:XXX這樣寫了,而且數目還不少。當然,讀者看到標題就真的顯示了「ja:」這三個字元⋯⋯—洛普利寧 2020年9月20日 (日) 08:11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編輯請求 2020-11-19

請求已拒絕

將via前的「–」改為「-」,type前後的「()」改為「()」,根據Wikipedia:格式手冊/標點符號連2括1 2020年11月19日 (四) 07:11 (UTC)[回覆]

@Tigerzeng我建議執行此請求。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5日 (一) 09:56 (UTC)[回覆]
中文環境下的參考文獻一般用的都是英文半角括號--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2月19日 (五) 08:30 (UTC)[回覆]
從發言狀況來看,未有共識,故關閉。--Tiger留言2021年2月21日 (日) 15:34 (UTC)[回覆]

PMID

{{cite journal|title=test|PMID=33177517}}

報錯請檢查pmid值:

test. PMID 33177517 請檢查|pmid=值 (幫助). 

但是這個PMID顯然可以訪問,不應報錯。—曾晉哲反對五個一留言·Q2020年11月14日 (六) 16:28 (UTC)[回覆]

這應該是module:Citation/CS1有個limit造成的。這個limit似乎沒有人維護?--曾晉哲反對五個一留言·Q2020年11月14日 (六) 16:35 (UTC)[回覆]

PMID又不夠用了

請求已處理

如33177517,會報錯。應當繼續擴大limit。參見上方關於PMID的討論。--曾晉哲反對五個一留言·Q2020年11月24日 (二) 22:31 (UTC)[回覆]

PMID最大到了33332931(2020年12月18日 (五) 06:03 (UTC)數據)。請求將
local function pmid(id)
 local test_limit = 33000000;

修改為

local function pmid(id)
 local test_limit = 35000000;

或更大數值。@Njzjz你可以建議一下新的上限應該是多少,我嘗試一下ping管理員處理。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18日 (五) 06:03 (UTC)[回覆]

已擴到35000000。--Tiger留言2020年12月18日 (五) 06:45 (UTC)[回覆]

Module:Citationlanguage參數翻譯問題

部分語言未從英文翻譯過來,比如eg (韓語). 仍然是(Korean (North Korea))而不是(韓語 (朝鮮)),而不像有的語言eg (中文(新加坡)‎). 已經有中文翻譯。請問各位維基人在哪裡補充中文翻譯。--Zzhtju留言2021年1月6日 (三) 06:02 (UTC)[回覆]

似乎調用於Module:Citation/CS1的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s--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6日 (三) 06:36 (UTC)[回覆]
您方便簡單介紹一下如何補充編輯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s嗎?——Zzhtju留言2021年1月6日 (三) 07:02 (UTC)[回覆]
if is_set (name) then													-- if Language specified a valid ISO639-1 code
ISO_639-1代碼表不含ko-kp。沒查到輸出的"Korean (North Korea)"從哪來。[1]未見相關。調試模塊Lua失敗,看不到任何輸出……--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6日 (三) 09:03 (UTC)[回覆]
把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s(mw.getContentLanguage():getCode(), 'all')的返回值看一下,你會發現在這裡沒有數據的都會fallback到英文。--GnolizX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6:44 (UTC)[回覆]
試過幾種方法,都沒能成功調用和看到fetchLanguageNames的返回值。--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7:21 (UTC)[回覆]
控制台輸mw.logObject(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s(mw.getContentLanguage():getCode(), 'all'))回車就行了。--GnolizX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7:31 (UTC)[回覆]
謝謝,搞懂了。原來那個灰色的文本框不是只讀輸出框,為什麼沒有插入符顯示……之前都在嘗試瀏覽器的網頁控制台和模塊的原始碼預覽……--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8:19 (UTC)[回覆]
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拋棄mw.language,反正只是要一個table而已,不如就在本地寫一個,還更方便維護。--GnolizX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8:35 (UTC)[回覆]
@YFdyh000GnolizX請教二位,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啊?目前有關頁面還是有分類紅鏈。——Zzhtju留言2021年7月15日 (四) 08:26 (UTC)[回覆]
①通過上述mw.logObject(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s(mw.getContentLanguage():getCode(), 'all'))得到一張表,把它放在單獨的模塊中(),②翻譯這張表,③修改local languages = 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s(mw.getContentLanguage():getCode(), 'all'),讓它調用這張表。--199.47.199.122留言2021年7月15日 (四) 10:04 (UTC)[回覆]
@199.47.199.122謝謝您!影響條目太多,有沒有對這個熟悉一點的維基人能代為操作,擔心影響所有的Citation。——Zzhtju留言2021年7月16日 (五) 09:11 (UTC)[回覆]

{{editprotected}}

@Antigng您看這個修改是可行的嗎?--199.47.199.122留言2021年7月16日 (五) 09:21 (UTC)[回覆]
@199.47.199.122另外請問 ["zh-cn"] = "Chinese (China)", ["zh-hk"] = "Chinese (Hong Kong)", ["zh-sg"] = "Chinese (Singapore)",這幾個返回的是英文,可是實際上在條目中顯示是中文(中國大陸)中文(香港)中文(新加坡),這是為什麼?——Zzhtju留言2021年7月16日 (五) 09:25 (UTC)[回覆]
因為
if lang:match ('^zh-') then
		name = 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 lang:lower(), lang:lower() );
else
		name = 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 lang:lower(), mw.getContentLanguage():getCode() );			-- get ISO 639-1 language name if Language is a proper code
end
讓zh-xx可以獲取到自己的名字,譬如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zh-sg', 'zh-sg')可以得到中文(新加坡),而mw.language.fetchLanguageName('zh-sg', 'zh')只能得到Chinese (Singapore)。--199.47.199.122留言2021年7月16日 (五) 09:31 (UTC)[回覆]
感謝撥冗回復,祝編安!——Zzhtju留言2021年7月16日 (五) 14:26 (UTC)[回覆]

部分 (編) 移至結尾

請求已處理,Special:Diff/63958697--Tiger留言2021年1月27日 (三) 13:14 (UTC)[回覆]

請求見客棧-模板 {{Cite_book}} 中的参数“editor”显示於姓名之前。所需修改。效果見Template:Cite_book/testcases的測試3。--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12:31 (UTC)[回覆]

@Tigerzeng我建議在1月27日執行此請求。(對外觀有輕微影響,應先等待7日。)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5日 (一) 09:58 (UTC)[回覆]

關於PMC及PMID值

請求已處理

2019冠狀病毒病(以下簡稱19冠)疫情是人類的災難,但卻成了醫學生的福音。自19冠疫情爆發以來,PMCPMID已經急劇膨脹,到今時PMID已經超過3350萬,PMC亦已經超過783萬。現在19冠疫情結束基本遙遙無期,各地醫學生水論文(雖然不恰當)也只會愈演愈烈,因此建議暫時取消對PMC和PMID的CS1檢查(或者放寬到是個正整數就行),待19冠疫情結束後再確定新的限制。--BoyuZhang1998留言2021年1月29日 (五) 11:27 (UTC)[回覆]

簡而言之提升上限。翻百倍大概夠了吧,感覺不需要放寬到無限制。--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30日 (六) 15:55 (UTC)[回覆]
@BoyuZhang1998YFdyh000PMID上限在2020年12月18日 (五) 06:03 (UTC)PMID最大到了33332931時已擴到35000000(見上討論),PMC最大到了33515485(2021年1月31日 (日) 10:12 (UTC)數據),即此後1.5個月內增加的PMID僅20萬個以內,短期內(至少1年內)不會突破35000000,應該不用再擴,但一年後的數字也非常接近35000000,如果擔憂增長速度比預期快的問題,可以再擴到36000000。PMC最大到了7832495(2021年1月31日 (日) 10:12 (UTC)數據),以PMID的增長率計,這年一定突破8000000和9000000,建議擴至10000000。SANMOSA SPQR 2021年1月31日 (日) 10:12 (UTC)[回覆]
先行請求將
local function pmc(id, embargo)
 local test_limit = 7500000;

修改為

local function pmc(id, embargo)
 local test_limit = 10000000;

或更大數值。@TigerzengSANMOSA SPQR 2021年1月31日 (日) 10:15 (UTC)[回覆]

@TigerzengSANMOSA SPQR 2021年2月10日 (三) 02:32 (UTC)[回覆]
@SanmosaBoyuZhang1998從程序設計的角度來說,要檢查id的合法性,這種「感覺它應該不會超過多少」的邏輯應該不是最優方案。如果id本身的生成沒有規則,只要是個正整數即可,我也建議放寬成正整數,不然每次都得這樣來改也不方便。如果是從給予編輯者必要的提醒的角度來說,也可以考慮用其他方式檢查id是否合法。或許是用機器人自動更新最新的id?不過無論如何改變,都不會是個小工程,目前就先簡單提高限制好了。--Tiger留言2021年2月10日 (三) 08:34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1-02-07

請求已拒絕

第1372行 local test_limit = 7500000; 改為 local test_limit = 8000000;--InstantNull留言2021年2月7日 (日) 10:28 (UTC)[回覆]

@InstantNull與上面的請求重複,上面已經直接請求增到10000000。SANMOSA SPQR 2021年2月10日 (三) 02:31 (UTC)[回覆]

編輯請求 2021-04-12

請求已處理Hamish with w. 2021年5月10日 (一) 02:41 (UTC)[回覆]

@Antigng已經快兩周了,可以開始修改了吧。 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4月29日 (四) 16:24 (UTC)[回覆]

關於引文模組未知參數的清理方式

之前討論:Wikipedia:機器人/作業請求/存檔5#更正cite news中的df未知參數

由於en:Module: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Module: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對日期格式的處理方法不同,中文模組沒有|df=這個參數,複製文字或翻譯文章常會出現Category:含有未知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問題。這邊準備著手清理相關的參數,包括|url-status=|doi-access=。在這之前集思廣益一下,希望聽聽大家的高見,不曉得這些未知參數怎麼處理比較好。

基本的方向有幾個:一是修改中文模組,讓中文也接受中文合適的日期格式。另一個是維持原樣,直接把這些參數刪了。歡迎大家發表意見。若能尋得共識,接下來這邊會申請機器人作業定期整理。--Kanashimi留言2021年3月28日 (日) 08:11 (UTC)[回覆]

上面的#修改CS1系列引文格式模板討論的範圍比較宏大,但是看來似乎還沒有明確的結果。這邊特別提出|df=這個參數,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Kanashimi留言2021年3月28日 (日) 08:45 (UTC)[回覆]
然後CS1改版後,削除參數的參考來源會有什麼損失。先修改Module:Citation/CS1/Whitelist使CS1不警告但也不處理如何。--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8日 (日) 13:10 (UTC)[回覆]
方向二,英文維基百科對該參數的介紹:
  • df: date format; sets rendered dates to the specified format; does not support date ranges or seasonal dates; overrides the automatic date formatting described above. Accepts one value which may be one of these:
dmy – set publication dates to day month year format; access- and archive-dates are not modified;
mdy – as above for month day, year format
ymd – as above for year initial numeric format YYYY-MM-DD
dmy-all – set publication, access-, and archive-dates to day month year format;
mdy-all – as above for month day, year format
ymd-all – as above for year initial numeric format YYYY-MM-DD
而目前中文維基百科的引文都是統一使用ISO 8601中規定的YYYY-MM-DD格式,也有少量條目使用「YYYY年MM月DD日」的格式,並不存在英文維基百科中特有的「day month year」、「month day, year」這種格式,因此,這個參數完全沒有引進的必要,加入維護分類讓機器人全部清理掉就可以了。--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29日 (一) 11:58 (UTC)[回覆]
個人較為支持方向一(即:修改中文模組,讓中文也接受|df=|url-status=|doi-access=等參數。需要提醒的是,後兩者其實與日期年月日格式無涉,只是像比如dead-url=yes與url-status=dead之間的差異)。個人認為修改中文模組較能解決問題根本,畢竟就能省去使用機器人清理此類參數的麻煩了。要考慮到,若使用機器人清理的話,是永遠清不完的,畢竟之後還是會陸續有其他人再將此類參數加到條目內。這樣的話,機器人的任務會是永久的,如果機器人因故不運作了還得找替代品。不如直接修改模組,一了百了,還省得機器人在條目裡多製造幾筆編輯。-Peacearth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14:37 (UTC)[回覆]
|url-status=|doi-access=這兩個參數上面的§ 修改CS1系列引文格式模板中在討論引入,但是|df=參數似乎並沒有引入的必要,也無法引入。您也可以看出,這個參數在英文維基百科中是用來調整英文獨有的日期格式的,而在中文維基百科並沒有日期格式的問題,因此|df=參數可能還是避不開清理。——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29日 (一) 16:27 (UTC)[回覆]
了解。想了一下,我覺得您說的有理,|df=的部分就讓機器人清理吧。而|url-status=|doi-access=的部分則採修改模組的方式(雖然可能會稍微複雜一點)。-Peacearth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02:43 (UTC)[回覆]
翻譯文章總有問題,法語維基的CS1系參數名稱是法語,只能機器人清理。--E.A.Crowley666✍️ 2021年3月30日 (二) 02:48 (UTC)[回覆]

@BlackShadowGYFdyh000和平奮鬥救地球EdwardAlexanderCrowley:感謝各位提供意見。Wikipedia:機器人/申請/Cewbot/25 --Kanashimi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21:37 (UTC)[回覆]

應設立專門機器人負責維護引文日期格式,因為很多編者在搬運英維的參考資料時,會直接將其特有的日期格式「day month year」「month day, year」複製到條目中,這類格式不符合中文使用者的閱讀習慣,並會造成條目的引文風格不一致,甚至同一條目內出現多種不同的日期格式。因此,有必要統一中文維基百科的日期格式,將「day month year」「month day, year」等英文格式強制轉換為 ISO 8601 所規定的「YYYY-MM-DD」格式。--蕭漫留言2021年4月7日 (三) 12:57 (UTC)[回覆]
蕭漫已經有了。--Antigng留言2021年4月8日 (四) 04:55 (UTC)[回覆]
這不是我想要的那種維護,我想要的那種維護是會自動識別諸如「May 1, 2019」這樣的不是ISO格式,但是模塊又不會報錯的日期寫法……--Milky·Defer 2021年4月17日 (六) 06:00 (UTC)[回覆]
那您應該考慮在模塊中棄用這種格式(不推薦,工作量大),或者允許填入這種格式但是轉換成ISO格式輸出(推薦)。--Antigng留言2021年4月17日 (六) 12:08 (UTC)[回覆]

原標題為:修改Cite journal模板

如題,英維早已修改此模板,增設/修改了url-status、doi-access、hdl-access、citeseerx、s2cid等參數。提議加入這些參數。為了防止像之前兩次討論一樣在無人關注的情況下存檔,鄙人加入了不存檔模板。--Zhuofan WuCien años de soledad 2020年11月28日 (六) 11:40 (UTC)[回覆]

(+)支持,但是有一個(?)疑問:這個修改,需要把對應的模塊從英文維基百科重新引進中文維基百科嗎?--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 2020年11月29日 (日) 08:35 (UTC)[回覆]
是把對應的功能引進,而不是模塊。畢竟我們的格式和英文版有些不一樣,無法直接引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11月30日 (一) 02:45 (UTC)[回覆]
這是遲早要做的,而且應該把全部Cite系列模板都一起翻修過。——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1月30日 (一) 01:17 (UTC)[回覆]
  • 強烈支持,並建議儘快解決,目前有大量CS1模板的錯誤都是由這些參數引起的(尤其是doi-access,url-access和s2cid)另,目前中維的subscription=yes和registration=yes與英維的url-access=subscription和url-access=registration起到的效果是基本一樣的,中維的dead-url=no和dead-url=yes與英維的url-access=live和url-access=dead的效果也是一樣的,在修改模塊時記得合併這兩個參數。另外,之前的一次討論中禁止了title的繁簡轉換,而quote參數卻沒有禁止,這次希望能一起處理一下。
    現在CS1模板真的缺少維護,很多參數都沒有更新,希望這次能徹底翻新一下。--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12月2日 (三) 16:02 (UTC)[回覆]
(+)支持。應兼容現有及這些新參數(比如兼容dead-url=yes和url-status=dead)。之前在Wikipedia:機器人/作業請求/存檔5#更正cite news中的df未知參數也有討論到這個問題。另外,也附議上面提到的禁止quote繁簡轉換的提議。-Peacearth留言2020年12月12日 (六) 00:29 (UTC)[回覆]
(?)疑問。跟本議題關係並不直接:大家看一下條目BNT162裡面 Cite_*模板有什麼參數問題導致參考資料里有大量紅鏈?是否與最近模板的修改有關?—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Zhenqinli對話貢獻)於2020年12月12日 (六) 08:35 (UTC)加入。[回覆]
Zhenqinli3、4、10三個來源文中根本沒有給出,「url-status」、「s2cid」參數的引入就是本案在討論的。name-list-style不太清楚。—MintCandy♫ 台州專題2021年新年賀詞 2021年1月7日 (四) 08:45 (UTC)[回覆]
(+)支持,沒有s2cid等參數確實麻煩。--ときさき くるみ not because they are easy, but because they are hard. 2021年1月7日 (四) 07:26 (UTC)[回覆]
(+)強烈支持|url-access=對於翻譯者真的太麻煩了。--Austin Chang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05:40 (UTC)[回覆]
(?)疑問:目前中維和英維的參考模板的參數有什麼差別?是否有可能將現有參考模板全部替換為英維版本?--Yining Chen留言|簽名2021年2月1日 (一) 08:55 (UTC)[回覆]
(*)提醒:那個…各位只表達支持的話意義不大,得請人來改…現在哪位有著手的意向嗎?--安憶Talk 2021年2月1日 (一) 16:34 (UTC)[回覆]
(+)支持引進,不過也建議順便把說明中文化,我到現在還是不太清楚我到底有沒有用正確還是胡搞瞎搞。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1年2月6日 (六) 11:42 (UTC)[回覆]
(+)支持引進,另外想請問關於不是刊載在期刊上的單篇文章,是要用哪一種cite模板?---Koala0090留言2021年2月7日 (日) 04:51 (UTC)[回覆]
題外(...) 吐槽,cite系列模板的常用參數也是常在亂用的,網頁A轉載的網站B提供的媒體C刊發的報導,作者是誰、出版者是誰,是web還是news,以及B和A是否原樣轉載了C的內容。--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7日 (日) 05:05 (UTC)[回覆]
直接引用原始報導即可……--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2月19日 (五) 11:07 (UTC)[回覆]
牽扯太多方面……查證成本的增加,有時很難找到原始報導位置。;原始報導的網頁失效,登錄可見,或者內容被分為若干頁而不利閱讀;信息量欠佳,比如轉載方額外提供了背景信息、圖表等。;轉載方有時是對來源可靠性或中立性的一個佐證。;按道理新聞報導用news,但經常界限不那麼分明。;'出版者'參數應該填出版單位名,但基本沒人這樣干,有時被用作轉載者等。--YFdyh000留言2021年2月20日 (六) 00:03 (UTC)[回覆]
我舉雙手雙腳(+)支持,如果四個不夠我現在就去滷肉店買他幾十隻豬蹄(+)支持。同時我提議做絕一些,廢棄掉dead-url等參數,開機器人進行自動化修改(url-status參數整合了dead-url、subscription等參數)。--Milky·Defer 2021年3月1日 (一) 14:28 (UTC)[回覆]

CS1移植及反饋

這不是投票 囧rz……,CS1模塊看起來蠻複雜的誒,現在各位哪位有著手修改的意向嗎?——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4日 (四) 11:41 (UTC)[回覆]
那個模塊看起來超級複雜,真的能在現有基礎上修改好嗎 囧rz…… --Yining Chen留言|簽名2021年3月6日 (六) 15:47 (UTC)[回覆]
2015年12月13日的版本與enwiki的差別很小,zhwiki之後的版本也多是小修改、ep,感覺可以試試。不過相關頁面和配置數據我沒檢查,沒準會出現一些難題或bug。--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16:33 (UTC)[回覆]
已在推進移植,不過還不確定如何測試。--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6日 (六) 20:03 (UTC)[回覆]
移植enwiki最新CS1基本架構完成,進入檢查和調試階段。精通Cite模板或Lua的用戶請查閱Module:Citation/CS1提到的頁面(比如testcases運行結果),協助檢查有問題的地方。最終部署需由管理員或模板編輯員覆審確認和提交。相關模板是否需更新我還未了解,文檔估計會過時一部分。--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00:04 (UTC)[回覆]
模塊討論:Citation/CS1/testcases為例,左側的「預期」是相應代碼用當前正式模板(模塊)渲染的結果,「實際結果」則是當前沙盒(移植並更新)的模塊渲染的結果。兩者代碼有差異就會標橙,請自尋文本比對工具觀察兩者,並反饋哪些需要優化。--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02:12 (UTC)[回覆]
(*)提醒「lay summary」應該翻譯成「簡明摘要」。——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7日 (日) 02:18 (UTC)[回覆]
 已修復,之前只查出是某種格式。--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02:53 (UTC)[回覆]
language參數建議維持原位置,不需要提前。——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7日 (日) 02:27 (UTC)[回覆]
enwiki那邊的設計,沒有調整過。嘗試調整未果,pages、引用等參數的展示仍在後面,需要研究怎麼改。--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03:34 (UTC)[回覆]
display-authors參數好像有問題。——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7日 (日) 02:34 (UTC)[回覆]
錯誤消息問題已修正。--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03:34 (UTC)[回覆]
  1. ['Coauthors'] = {'coauthors', 'coauthor'}參數不了解有多少在用,enwiki那邊已經棄用且移除,找回相關代碼有點麻煩。如果不多就清理掉算了。
  2. 加了兩個本地的測試樣本就曝出3+個問題,建議提供或補充更多複雜、不大常見或重要的本地用法到Module:Citation/CS1/testcases(或本討論中提及)。幫忙修復自然更好,但請多做註解以免看不懂。
  3. enwiki棄用的deadurl參數要找回嗎,可能大量條目在用,但機器人刷新或許也可。估計得找回。--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07:01 (UTC)[回覆]
dead-url肯定要保留,目前有機器人和編輯工具會把url-access=live和url-access=dead替換成dead-url=no和dead-url=yes,肯定有大量條目使用了dead-url參數。——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7日 (日) 07:29 (UTC)[回覆]
應該逐步棄用dead-url。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暫時保留dead-url,同時解決完相關問題後,再禁用該參數。--Yining Chen留言|簽名2021年3月7日 (日) 11:17 (UTC)[回覆]
提醒一句,url-status有四個可用值:live表示可以訪問並且能得到正確信息;unfit或usurped表示雖然可以訪問,但是已經得不到正確信息(域名過期被他人註冊等情況);dead就是無法訪問。因而我覺得應當逐步淘汰dead-url,先寫個機器人把dead-url=yes/no改成url-status=live/dead;等到全部改完之後,廢棄掉這個參數。另外,應該有個機器人處理一下accessdate等由兩個單詞組成的參數名當中,連接號到底要不要加的問題。 --Milky·Defer 2021年3月7日 (日) 13:32 (UTC)[回覆]
  1. 感謝提醒,確實不太了解。已經試過幾次,但反向移植url-status參數的代碼沒能成功,對代碼理解不夠深。
  2. 由本地管理員修改InternetArchiveBot的後台配置就能改用url-status參數填入,但當前CS1處於青黃不接的尷尬局面,兩個參數都必須兼容。
  3. CS1各testcases中也注意到許多的格式問題,包括年份位置及格式已改變,參數顯示缺失,某些參數順序改變等。
  4. 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dates中提示無效日期的功能好像也因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中有某些錯誤而失效,調了幾次還沒弄清楚。有技術和時間的維基人還請支援。以及其中有顯示缺失。
  5. accessdate好像英文維基是推薦加-,中文維基相反,我認為不加比較美觀方便;用別名兼容就好,方便從enwiki翻譯條目。--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14:39 (UTC)[回覆]
不認為應當以替代dead-url的方式引入url-status;本站作為百科全書,參考文獻中附帶連結的作用是且僅是為讀者提供來源可供查證的出處;無論是網址無法訪問還是訪問後得不到正確信息,都意味著「無法再向讀者提供可供查證的出處」,再行區分恐怕只能起到方便IABot工作的目的;為了IABot工作的便利,將較為簡單dead-url=yes/no廢棄並強制替換成較為複雜的url-status=live/dead/unfit得不償失。更何況使用機器人全自動地將dead-url=no替換成url-access=dead是不現實的——人工標註dead-url=no既有可能是url-status=dead,也有可能是url-status=unfit(比如新華網死鏈基本是這種情形,該網站會定期刪除頁面,並且404頁面直接重定向到首頁)。--Antigng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16:04 (UTC)[回覆]
目前看兼容兩者是合適的路子,現有和習慣用dead-url的繼續用,是否讓IABot啟用url-status再看情況,翻譯和複製enwiki的引用也不再故障。機器人直接替換內容不合適的,IABot更新則不同(有檢查和資料庫),雖然IABot也不乏誤報——需要管理員去改配置和溝通,沒辦法,我現在看不了它的配置頁面。--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16:58 (UTC)[回覆]
仔細檢閱修改方案後表示(-)強烈反對;這個修改不像是在為本站的模板引入某種功能,而是將本站的模板以英文站的模板取而代之。且不論極高風險模板的修改應該遵循沒有壞就不要修的模式——哪怕是一個參數顯示位置的變化("Anonymous. Daniel Coit Gilman; Harry Thurston Peck; Frank Moore Colby , 編. The New International Encyclopædia. Dodd, Mead and Company. 1904: 906."更改為"Anonymous (1904). Daniel Coit Gilman; Harry Thurston Peck; Frank Moore Colby (編). The New International Encyclopædia. Dodd, Mead and Company:906.")都應當有明確的社群共識方能進行。此次修改涉及的Module:Citation/CS1/Date_validation/sandbox更是與所需達成的目標完全不相關——這樣的修改不僅在實質上禁用了本站過往所允許而英文站不允許的"yyyy-mm"參數格式,還引入了一大堆英文世界特有的日期記錄方法如「First Quarter」、「Second Quarter」、「Easter」等。作為中文維基百科,引入這類格式不必說沒有意義,就算有意義也要明確的社群共識,逐一討論才可以放行。如此囫圇吞棗一般將本站過去的共識徹底替代則是從根本上不可行。--Antigng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16:38 (UTC)[回覆]
修改移植準確說現處在alpha階段,談格式變動和採用還為時尚早。本站CS1模塊就是從英文站模塊移植過來的,2015年12月由Liangent提交的版本與enwiki當時的版本相差無幾(有一些本地化調整),後續的變更也都是管理員或編輯請求來調整一些習慣,或者根據英維引入一些新參數,並沒有特別獨立化的東西,比較源碼就能看出來。
目標自然是儘量保持現有格式和邏輯,但目前看因為enwiki在五年多來修訂了不少地方,導致現有表現存在不少差異和bug——這是預期中的事情,仍需格式優化或變更審定,談這是為全盤取代和代替共識有點過分,這對所有人沒好處。也許您誤會了我上面說的需要管理員等協助,我的意思肯定不能自行決定如此大的變更和提交,亦無法提交——因為我不是模板編輯員,且後續修正和完善需許多人協助。關於Module:Citation/CS1/Date_validation/sandbox之事我已撰寫並將回應在您的討論頁,可能是一個不慎重導致的誤會,以及我不認為機器人應該使用零保護的沙盒頁面作為運行基準。中文維基決定拒絕的格式可在後續禁用、警告或者過濾器、機器人修正等多種方式解決。關於對enwiki「常用」參數的兼容,請見此討論上一節的意見。--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7日 (日) 17:28 (UTC)[回覆]
閣下多慮了。確實,英文維基百科的模板的格式和參數顯示位置與中文維基百科有些差異,但中文維基百科的模板長久缺乏維護,很多英文維基百科已經新增的一些對引文明顯有益的新參數都沒有引入,目前應該解決的是把英文維基百科的多個參數先在sandbox中完成引進,至於參數的本地化處理,在新模版最終使用以前肯定是需要新的社群共識作為基礎的。——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8日 (一) 11:59 (UTC)[回覆]
現在開始談 正式 修改還有點早吧,現階段的主要目標不應該是先處理參數問題,然後再考慮格式嗎 囧rz…… --Yining Chen留言|簽名2021年3月8日 (一) 12:09 (UTC)[回覆]
請大家檢查目前未通過的測試用例,還有沒有哪些是必須通過的。--GnolizX留言2021年3月13日 (六) 06:51 (UTC)[回覆]
感謝User:GnolizX的大力改進。--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15日 (一) 15:54 (UTC)[回覆]
是否應該使原CS1模塊能正常支持的參考在更換新參考後不報錯?比如第二個測試用例,和
{{cite encyclopedia/new|editor=[[Pete Palmer]] and Gary Gillette|encyclopedia=The 2005 ESPN Baseball Encyclopedia|title=Introduction|edition=1st Edition|year=2005|publisher=Sterling|location=New York|isbn=1-4027-2568-X }}
這個測試用例?另外,希望能將dead-url和url-status狀態不一致的條目增加到一個分類中,方便維護。--Yining Chen留言|簽名2021年3月18日 (四) 14:50 (UTC)[回覆]
  1. 謝之雄; COAUTHORS. 《廣西年鑑》. 廣西: 廣西年鑑社. 2008. CSBN 45-1175.  引文使用過時參數|coauthors= (幫助),過時參數留空提示未知空參數可以提醒編者移除,有助於參數的棄用。
  2. 現行模塊其實也有一段警告,見Category: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3. 是像「|author=和|last=只需其一」那樣加到Category:含有冗餘參數的引用的頁面嗎?--GnolizX留言2021年3月19日 (五) 03:06 (UTC)[回覆]
    是,因為這兩個參數也算是功能重複吧。--Yining Chen留言|簽名2021年3月20日 (六) 14:45 (UTC)[回覆]
    請閱Module talk:Citation/CS1/testcases/errors的test_redundant_parameters_8。--GnolizX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04:38 (UTC)[回覆]
看了一下似乎沒有模板內嵌套模板的測試(比如{{tsl}}、{{link-en}}),建議加上測試一下。--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1年3月20日 (六) 17:14 (UTC)[回覆]
加到測試用例里不知道為何會引用模板後大小超出限制,看來只能單獨測試了,Lavrinc, Damon. Hennessey Venom GT: A $600k mid-engine Cobra for the 21st Century. Autoblog英語Autoblog.com. Weblogs, Inc.英語Weblogs, Inc.. 2010-03-29 [2010-03-29]. 這樣。--GnolizX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05:22 (UTC)[回覆]
Cool,我覺得總體可行,(+)支持,不過還是建議復檢一下引用模板是大小本身超限制還是有bug,另外我有意向補充一些測試例。--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1年3月21日 (日) 12:17 (UTC)[回覆]
感覺是測試用例太多的原因。原始碼可以看到「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96666/2097152 bytes」,馬上要用完了。--GnolizX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12:50 (UTC)[回覆]
那我就先直接扔在這了:Krebs, Robert 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Misconceptions Through the Ages: A Reference Guide illustrated.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9: 133. ISBN 978-0-313-30226-8. Fraser, Craig. Isoperimetric Problems in the Variational Calculus of Euler and Lagrange. Historia Mathematica. 1992, 19: 4–23. doi:10.1016/0315-0860(92)90052-D. Frame, J. S. Review: Mathematical Recreations and Essays, 11th edition, by W. W. Rouse Ball; revised by H. S. M. Coxeter (PDF). Bull. Amer. Math. Soc. 1940, 45 (3): 211–213. doi:10.1090/S0002-9904-1940-07170-8. 。我個人覺得現在比較缺少對s2cid、url-access等參數的測試。--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1年3月21日 (日) 13:48 (UTC)[回覆]
可以檢查一下這套測試用例。--GnolizX留言2021年3月21日 (日) 14:32 (UTC)[回覆]

僅解決url-status問題的補丁

已通過:
七日無反對和意見,通過--Antigng留言2021年4月12日 (一) 02:07 (UTC)[回覆]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如果社群不介意dead-url=dead/live這種用法的話,實際上只需作下列三處改動即可實現url-status與dead-url的兼容:Module:Citation/CS1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Module:Citation/CS1/Whitelist,而不影響其它功能和顯示。--Antigng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9:36 (UTC)[回覆]

請問能否提供一下測試樣例?--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29日 (一) 12:01 (UTC)[回覆]
@BlackShadowG:,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Antigng。--Antigng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12:58 (UTC)[回覆]
另url-status和deadurl並存且意義相同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機器人加以清理,已提出相關申請。--Antigng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07:22 (UTC)[回覆]
支持此修改,但如果修改後兩個參數效果相同的話,清理似乎沒有必要。——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3月31日 (三) 10:23 (UTC)[回覆]
上述修改合併之後,重複參數會自動歸入Category:含有冗餘參數的引用的頁面,並且在條目里產生紅字報錯(效果請參見Special:Diff/65003187)。此外,清理重複參數也利於將來的維護(例如,當連結的狀態發生變化時,如果存在重複參數,則有可能會出現改其中一個參數而忽略另一個參數的情況,而導致矛盾)。--Antigng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15:00 (UTC)[回覆]
如果現在已經確定要對CS1系列模板進行修改完善,那這個臨時補丁的作用貌似不大,總之最後都會被修復。--Yining Chen留言|簽名2021年4月1日 (四) 12:58 (UTC)[回覆]
既然要修改完善CS1模塊,那就應該討論並制訂詳細的修改目標,取得共識之後一個改動一個改動分別測試合併,而不是像上面本人所反對的方案那樣,一次性引入現行英文模板,為了解決少量的問題而引入大量本站不必要甚至有害的功能,例如df參數本站就有用戶反對引入。這裡提出的是永久性的解決url-status與dead-url兼容性的方案,而非臨時方案。待該修改完成後將另開章節,依序引入url-access、doi-access等功能,直至上方社群所提出的要求全部完成。--Antigng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15:59 (UTC)[回覆]

對該方案加以公示,如有反對和/或改進意見請速提出。--Antigng留言2021年4月5日 (一) 15:19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編輯請求(二)

請求已處理

相關討論已通過,請管理員將:該修訂版本的內容複製到Module:Citation/CS1該修訂版本的內容複製到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該修訂版本的內容複製到Module:Citation/CS1/Whitelist。--Antigng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05:11 (UTC)[回覆]

處理中……--Hamish with w. 2021年6月1日 (二) 06:12 (UTC)[回覆]
完成總是手快。--Hamish with w. 2021年6月1日 (二) 06:33 (UTC)[回覆]

修改CS1系列引文格式模板 (第二階段):啟用Module:Citation/CS1/IdentifiersModule:Citation/CS1/Utilities及引入s2cid參數、doi-access等參數

已通過
公示期間無反對意見,已通過。--Antigng留言2021年5月26日 (三) 05:07 (UTC)[回覆]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前次討論,擬啟用子模塊Module:Citation/CS1/Identifiers(從主模塊中拆分出檢查doi、pmid等參數的邏輯)、Module:Citation/CS1/Utilities(從主模塊中拆分出部分高使用量、多個模塊使用和/或沒有副作用的函數),同時引入s2cid參數,以及與identifier相關的access參數(包括但不限於doi-access,hdl-access等);具體修改有三處:Module:Citation/CS1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Module:Citation/CS1/WhitelistModule:Citation/CS1/IdentifiersModule:Citation/CS1/Utilities已自行完成合併)。

測試樣例: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Antigng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2/Antigng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identifiers/Antigng。--Antigng留言2021年5月11日 (二) 07:21 (UTC)[回覆]

ping一下前次討論的參與者:@ZhuofanWu听风吹过的声音ShizhaoEricliu1912和平奮鬥救地球ZhenqinliTokisaki_KurumiYining ChenAustin ChangKoala0090:@MilkypineYFdyh000MilkyDefer:--Antigng留言2021年5月12日 (三) 11:14 (UTC)[回覆]

不知為何,沒收到ping。如果有人願意維護,我也沒什麼好反對的,雖然我最初期望一次性到最新版再後續修補差異和需求。不清楚目前的進度和整體情況。--YFdyh000留言2021年5月12日 (三) 13:59 (UTC)[回覆]
該案計劃將當前過於冗長的主模塊Module:Citation/CS1拆分至子模塊Module:Citation/CS1/IdentifiersModule:Citation/CS1/Utilities,同時本人注意到現行Module:Citation/CS1/Identifiers(目前尚未啟用)已經包括了實現doi-access、hdl-access、ol-access等英文參數的基礎,故在此基礎上作少許修改即可實現對上述英文站參數的兼容。測試結果見上列三個討論頁,可見凡不涉及本案修訂的用法,在本案引入前和引入後模板輸出結果均無差異;涉及本案的用法,以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identifiers/Antigng中的「test_access_icons」章節為例,引用模板填寫各種-access參數之後,在引入本案前這些參數無法識別;引入本案後這些參數均會導致相應的外部連結後方出現一個綠色的鎖形標記,以示可以免費訪問,符合設計要求。故可以認為本案成效良好,更利於現行模塊的維護,以及不會影響現有模板的用法。--Antigng留言2021年5月12日 (三) 14:34 (UTC)[回覆]
(~)補充,為保持與現有顯示方式的一致性,綠色鎖形標記已更改為放置於相關連結之後。--Antigng留言2021年5月12日 (三) 16:09 (UTC)[回覆]
Antigng我倒是覺得可以擺在前面的,不必按著現有的格式更改,對於讀者能起提示的作用就好。我比較在意的,反倒是應儘快將某些條目參考資料中使用的 {{Registration required}} 等同類型模板批量替換為Cite模板內建的等價參數。——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1年5月21日 (五) 14:12 (UTC)[回覆]
@Ericliu1912:,經檢查該模板似乎是放在引用模板外面而不是裡面的。目前的情況是:1. 現行CS1已經支持內建registration參數(雖然在將來的更新中會被更改為url-access的別名,僅用於保持兼容性),與{{Registration required}}並存,且顯示方式存在差異;2. 使用CS1內建參數並不是強制性的格式要求,英文站的仲裁委員會裁決明確反對批量將一種引文格式轉換成另一種引文格式。因此,您所述的操作一來需要額外的本地共識,二來(在有明確共識的情況下)應通過機器人任務而非模板更新來完成。--Antigng留言2021年5月25日 (二) 08:57 (UTC)[回覆]
大體同User:Ericliu1912君,任何嘗試兼容doi-access、url-status、url-access的嘗試我都不反對,哪怕出了問題只要原本的參考文獻沒受到大影響,進一步修補就是了。--ときさき くるみ 2021年5月13日 (四) 02:42 (UTC)[回覆]
(+)支持:同以上諸位。目測有利無害。-Peacearth留言2021年5月13日 (四) 19:55 (UTC)[回覆]
我都不知道我被ping了(其實最近這幾天學業上有事沒怎麼登維基,但是沒收到被ping了的郵件)大體贊成,尤其是模塊拆分解耦。cite引文模板需要人來維護,對VE好。此外,不同的編輯工具對某些參數的命名不太一致(比如proveit和ve),更顯得需要妥善維護文檔。 --Milky·Defer 2021年5月14日 (五) 10:27 (UTC)[回覆]

(+)支持,下個階段也許可以考慮引入name-list-style、trans-work、trans-quote等參數了。——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5月20日 (四) 15:53 (UTC)[回覆]
修改以後現行的subscription和registration參數可以兼容嗎?——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5月20日 (四) 15:58 (UTC)[回覆]
(:)回應,url-access與registration、subscription的兼容性是下一階段的重點目標,該案尚不涉及。--Antigng留言2021年5月20日 (四) 16:16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編輯請求 2021-08-22

請求已處理--Xiplus#Talk 2021年8月24日 (二) 01:31 (UTC)[回覆]

當前:「由Translator翻譯 .」,句點前有空格。

請求將

Others = sepc .. ' 由' .. Translators .. '翻译 ' .. Others;

改爲

Others = sepc .. ' 由' .. Translators .. '翻譯' .. Others;

效果:「由Translator翻譯.」,句點前無空格。

Others = sepc .. ' ' .. Translators .. '(譯)' .. Others;

效果:「Translator (譯).」,同「Editor (編).」。-- XComhghall talk 2021年8月22日 (日) 14:29 (UTC)[回覆]

修改CS1系列引文格式模板(第三階段):啟用biorxiv,citeseerx參數;新增cnidcn(國內統一刊號);啟用bibcode,jfm,mr,oclc,ssrn及zbl參數格式檢查等

已通過: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如題,該案主要是為了實現下列目標:

  • 兼容bioRxivCiteSeerX參數,以解決引進英文條目後模板中相應參數帶來的「含有未知參數」的問題;bioRxivCOVID-19相關條目中有廣泛的運用,故對其的兼容有一定程度的迫切性;
  • 響應上方提議,新增參數cnidcn用以填寫國內統一刊號。模塊接受形如"(CN ?)?AA-BBBB(/CCC)?"格式的國內統一刊號參數值,檢查AA是否為合法的省份代碼,CCC(如有)是否為合法的圖書分類,通過BBBB判斷出版物的類型,並檢驗出版物類型與圖書分類是否一致(e.g. 印刷報紙無CCC,而印刷刊物有CCC)。對於印刷報、刊的情形,模塊會產生指向國家新聞出版署的連結,以供查證。
  • 改變BibcodeJFMMROCLCSSRNzbl六個參數產生外部連結的方式,由「直接生成外鏈」改為「先檢查格式再生成外鏈」。這有助於編者發現對應參數值中格式錯誤。
  • 改變CSBN參數產生外部連結的方式,新增格式檢查,同時針對豆瓣網的搜索連結做出針對性修改。

此外,還修復了早前版本錯誤引入的報錯信息格式的不一致性,以及舊模塊中由於漏翻譯可能導致的一處lua錯誤。

為實現該修改,需改動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Module:Citation/CS1/WhitelistModule:Citation/CS1/Identifiers。此外,為復用日期檢查函數,還需對Module: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主模塊進行配套性修改。測試結果見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identifiers/Antigng(新增、啟用參數)和Module_talk:Citation/CS1/testcases/errors/Antigng(啟用格式檢查)。

CCC並不是統一刊號的一部分吧?(嚴格意義上)如果這也算的話,那麼國內幾乎所有的書籍ISBN後也有/CCC--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8月31日 (二) 02:29 (UTC)[回覆]
額,標準里還真是這麼規定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1年8月31日 (二) 02:40 (UTC)[回覆]
說起這個,我想起來自己是新手的時候往CS1系列模板里填ISBN號的時候因為帶上了CCC,然後模板報錯卻搞不清楚為什麼報錯。有必要在引用模板中特殊處理,在編者填寫帶CCC格式的ISBN號時,通過具體的報錯信息提示其刪去尾部的CCC麼?--Antigng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03:25 (UTC)[回覆]
個人支持以報錯提示其刪去尾部的CCC的做法。--DreamerBlue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03:28 (UTC)[回覆]
(!)意見:新參數命名為「cn」即可,應該沒有必要添加「id」後綴。參考 issn,直接縮寫自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cn 則是 China serial number 的縮寫,字母 n 已經含有 number(編號、編碼)之義,再加上 id [entifier](識別碼、標識符)似乎略顯贅餘。--蕭漫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15:53 (UTC)[回覆]
@蕭漫:,主要是在下不確定cn是否存在歧義?如果沒有歧義使用cn當然最好。--Antigng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16:02 (UTC)[回覆]
原來是基於這樣的考量啊,不過我想是沒有歧義的。--蕭漫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16:15 (UTC)[回覆]
已修改。--Antigng留言2021年9月1日 (三) 03:49 (UTC)[回覆]

CS1系列的unified參數的問題

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L-951

簡而言之,如果輸入統一書號,unified=17197·99,會得到CSBN 17197·99

但由於豆瓣統一地、錯誤地將統一書號中的間隔號(·)改為連接號(-),所以應該生成CSBN 17197·99才是有意義的。

本人對技術基本一竅不通,希望有人能幫助實現該功能。——三獵留言2021年8月31日 (二) 12:51 (UTC)[回覆]

公示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修改CS1系列引文格式模板(第四階段):新增name-list-style參數並增加「&」格式,新增url-access參數併兼容既有registration、subscription參數

已通過
無反對意見,已通過。--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2日 (二) 08:18 (UTC)[回覆]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有生之年系列,您辛苦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3月27日 (日) 19:45 (UTC)[回覆]
(+)支持,url-access終於來了,您辛苦了。--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23:58 (UTC)[回覆]
舊有的「|last-author-amp=」參數在填寫yesture後也會在最後兩名作者之間生成「&」符號,不知引入新參數後是否能兼容這個舊參數?若像英維那樣刪除這個舊參數,估計會導致本站使用該參數的頁面出現紅字警告,需安排機器人逐一將「last-author-amp=yes」替換為「name-list-style=amp」。此外,上次更新時加入的 CN 號參數連結已經失效,原因是新聞出版署的網頁定位符改成了純數字的 id,而不再是之前的 CN 號,由此導致本站的 CN 號連結無法指向正確頁面(目前維基數據也還在沿用之前的失效連結,未作出任何更新)。
連結變更情況如下:
若新聞出版署的網頁不再使用 CN 號作為定位方式,那舊連結將永久失效,這種情況下除了移除失效連結外,是否還有更好的處理方式?比如通過某種技術手段,讓 CN 號能夠跳轉至新聞出版署的當前頁面?若只能移除連結而無其他解決方案,CN 號參數的參考價值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沒有再保留該參數的必要。--蕭漫留言2022年3月28日 (一) 17:17 (UTC)[回覆]
(:)回應,1.兼容,優先級last-author-amp>name-list-style/name-list-format。事實上先後這四次CS1的更改都是本著「不廢棄既有參數,兼容新參數,如無必要儘可能不改變既有顯示方式」的原則進行的。2. 目前暫無解決方案。--Antigng留言2022年3月29日 (二) 01:12 (UTC)[回覆]
關於既有顯示方式,建議在後續修改中按照英維改進兩點:
  1. 在填寫了作者或編者參數時,年份或日期以半角括號括起,顯示於作者或編者之後;未填寫作者或編者時,年份或日期不帶括號,顯示於出版者之後 (即維持現有的顯示格式)。
  2. 為各類 id(ISBN、doi、pmc……)前部標示 id 類型的文字添加內鏈,使其不再與後方的字符串合為一個指向外部的整體連結,便於讀者快速直接地獲知各類 id 的信息。--蕭漫留言2022年3月29日 (二) 14:39 (UTC)[回覆]
再下一個版本將是主模塊的大幅度拆分與重構,同時修復一些bug/微調一些格式。抱歉可能您提到的其中一些功能可能要下下個版本才能實現。--Antigng留言2022年3月30日 (三) 16:17 (UTC)[回覆]
最後一條意見於七日前留下。現公示七日。--Antigng留言2022年4月6日 (三) 05:21 (UTC)[回覆]
注意到還有個「chapter-url-access」參數,不知這次是否一同引進?該參數用於書籍章節的連結,若某本書的被引章節乃至全書均有一定的訪問限制時,便有必要使用該參數,引文示例大概如下:
  • Jefferies, R.P.S. The Origin of Chordates — A Methodological Essay需註冊. House, M.R. (編). The Origin of Major Invertebrate Groups需註冊. Londo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for The Systematics Association: 443–447. ISBN 0123574501. LCCN 78-73884. OCLC 5844063. NLC 000271189.
--蕭漫留言2022年4月8日 (五) 14:33 (UTC)[回覆]
  • 已經做好了,將於再下一個版本引進:
當前版本:Glut, Donald F. Appendix: Dinosaur Tracks and Eggs. Dinosaurs: The Encyclopedia. 3rd Supplement.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Inc. 2003: 613–652. ISBN 0-7864-1166-X.  已忽略未知參數|chapter-url-access= (幫助)
引入該參數之後的效果:Glut, Donald F. Appendix: Dinosaur Tracks and Eggs需要免費註冊. Dinosaurs: The Encyclopedia. 3rd Supplement. Jefferson, North Carolina: McFarland & Company, Inc. 2003: 613–652. ISBN 0-7864-1166-X. 

--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0日 (日) 14:49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修改CS1系列引文格式模板(第五階段):新增chapter-url-access、map-url-access參數;臨時修復語言代碼顯示問題;改善模板信息的顯示方式;模板內部邏輯大規模拆分整理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本站CS1系列模板先後歷經四輪小規模更新,目前英文站模板較常用而本站模板過去沒有的參數,如url-access,url-status,name-list-style,各種文獻標識符及對應的-access參數均在這四輪更新中逐步引進。Category:含有未知參數的引用的頁面中頁面的數量也從去年的四千餘個降低至目前的約1500個 ,足見更新之成效。本輪CS1模板更新,表面上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 一是啟用chapter-url-access(section-url-access為其別名)和map-url-access參數,分別用於填寫chapter-url(section-url)和map-url的訪問狀態(有限度免費訪問/需要註冊/訂閱等)。效果如下:
  • 二是臨時在本地修復了由於mediawiki內部代碼缺乏更新而引起的語言參數不正常顯示的問題。見上方討論
  • 三是調整完善了模板的一些顯示方式,特別是錯誤信息的顯示,較為明顯的改動有:
    • a. 本輪更新後,模板未填寫作者(author系列參數)或貢獻者(contributor系列參數),但填寫編者(editor系列參數)時,模板將依所填寫的編者參數生成元數據(COinS)作者欄位的信息。考慮到部分性質的來源(如百科全書),編者等同於實質上的作者,這一處理應當是合理的。
    • b. CS1系列模板中各模板支持的參數略有不同。例如,{{cite news}}模板填寫卷(volume參數)是沒有意義的,{{cite book}}模板填寫郵件列表(mailing-list)參數是沒有意義的。現在模板的處理方式是直接丟棄這些參數而不告知使用者。本輪更新後,遇到相應的情況模板會紅字報錯,並將頁面納入追蹤分類Category:引文格式1錯誤:已知參數被忽略。這有助於編者及時發現參數使用方面的錯誤(其中有一些還很隱蔽,例如bookTitle參數很容易被「望文生義」成「書名」,但實際上僅有{{cite conference}}模板支持,{{cite book}}模板反而不支持)。以下是一些例子:
      • 例2b1:
        {{cite book| author=Herbst, T. M.; Rix, H.-W.|year=1999 |editor=Guenther, Eike; Stecklum, Bringfried; Klose, Sylvio|title=Star Formation and Extrasolar Planet Studies with Near-Infrared Interferometry on the LBT |book-title=Optical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Circumstellar Matter, ASP Conference Series, Vol. 188. |isbn=1-58381-014-5|pages=341–350 |bibcode=1999ASPC..188..341H |publisher=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location=San Francisco, Calif.}} 注:bookTitle参数仅{{cite conference}}模板支持
      • 更新前:Herbst, T. M.; Rix, H.-W. Guenther, Eike; Stecklum, Bringfried; Klose, Sylvio , 編. Star Formation and Extrasolar Planet Studies with Near-Infrared Interferometry on the LBT. San Francisco, Calif.: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99: 341–350. Bibcode:1999ASPC..188..341H. ISBN 1-58381-014-5.  |book-title=被忽略 (幫助)
      • 更新後:Herbst, T. M.; Rix, H.-W. Guenther, Eike; Stecklum, Bringfried; Klose, Sylvio , 編. Star Formation and Extrasolar Planet Studies with Near-Infrared Interferometry on the LBT. San Francisco, Calif.: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99: 341–350. Bibcode:1999ASPC..188..341H. ISBN 1-58381-014-5.  |book-title=被忽略 (幫助)
      • 例2b2:
        {{cite web| author=Vijverberg et al. | title=Similar mode of action of pyrethroids and DDT on sodium channel gating in myelinated nerves | url=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295/n5850/abs/295601a0.html | journal=Nature | volume=42 | issue=295 | year=1982 | accessdate=2012-04-28}}注:{{cite web}}不支持volume与issue
      • 更新前:Vijverberg; 等. Similar mode of action of pyrethroids and DDT on sodium channel gating in myelinated nerves. Nature. 1982 [2012-04-28].  參數|journal=與模板空引用 (幫助) 不匹配(建議改用空引用 (幫助) |website=) (幫助); |volume=被忽略 (幫助); |issue=被忽略 (幫助)
      • 更新後:Vijverberg; 等. Similar mode of action of pyrethroids and DDT on sodium channel gating in myelinated nerves. Nature. 1982 [2012-04-28].  參數|journal=與模板空引用 (幫助) 不匹配(建議改用空引用 (幫助) |website=) (幫助); |volume=被忽略 (幫助); |issue=被忽略 (幫助)
      • 例2b3:
        {{cite journal/Antigng|author=許宗傑| title=《清代澎湖方志研究》 | date=2011-01 | degree=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 |url=https://hdl.handle.net/11296/723f6b | pages=15-16 | registration=yes }}注:仅{{cite thesis}}支持degree参数
      • 更新前:許宗傑. 《清代澎湖方志研究》需要免費註冊: 15–16. 2011-01.  |degree=被忽略 (幫助)
      • 更新後:許宗傑. 《清代澎湖方志研究》需要免費註冊: 15–16. 2011-01.  |degree=被忽略 (幫助)
    • c. 此外,引用模板內部的參數之間存在較為複雜的關係,可能出現「某個參數填寫以後另一個參數的值被丟棄」的情況。當前模板的做法是直接丟棄有關參數。本輪更新後,將儘可能地以紅字報告「只需其一」錯誤,方便編者查錯。如下例所示:
      • 例2c:
        {{cite web|title=Title|url=http://example.com/|quote = "this is a test"|postscript = "test"}}注:quote参数填写后,post-script参数会被丢弃
      • 更新前:Title. this is a test  |quote=|postscript=只需其一 (幫助)
      • 更新後:Title. this is a test  |quote=|postscript=只需其一 (幫助)
    • d. 特別地,當日期與年份同時填寫,兩者的參數值都有效,但彼此不兼容的情況下,將紅字報錯:
      • 例2d:
        {{cite web|title=Title|url=http://example.com/|date=2020-01-01|year=2021}}
      • 更新前:Title. 2020-01-01.  |year=|date=不匹配 (幫助)
      • 更新後:Title. 2020-01-01.  |year=|date=不匹配 (幫助)
    • e. 最後,完善了部分界面文字的顯示方式:
      • 例2e1:
        {{cite thesis|title=xxx研究|publisher=xx大学学报|year=2022}}
      • 更新前:xxx研究 (學位論文). xx大學學報. 2022. 
      • 更新後:xxx研究 (學位論文). xx大學學報. 2022. 
      • 例2e2:
        {{cite speech|title=Economic Isolationism Isn't an Option|first=Mike |last=Eskew |author-link= |event=Executive Speeches |location=Washington, D.C. |date=December 30, 2004 |url= |access-date= |medium=演讲 }}
      • 更新前:Eskew, Mike. Economic Isolationism Isn't an Option (演講). Executive Speeches. Washington, D.C. December 30, 2004. 
      • 更新後:Eskew, Mike. Economic Isolationism Isn't an Option (演講). Executive Speeches. Washington, D.C. December 30, 2004. 
      • 例2e3:
        {{cite book |title=Title |url=//example.com |archive-url=//archive.org |archive-date=2020-07-29 |url-status=bot: unknown}}
      • 更新前:Titl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無效|url-status=bot: unknown (幫助)
      • 更新後:Title.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無效|url-status=bot: unknown (幫助)
      • 例2e4:
        {{cite newsgroup |title=Title |newsgroup=sommat.sommat.sommat |publisher=Publisher}}注:当前模板显示实际上没有填写的|url=参数有问题,是因为模板的内部逻辑将输入的|publisher=参数当成url的一部分处理,更新后已正确反映这一点
      • 更新前:Title. NewsgroupPublisher 請檢查|publisher=值 (幫助).  |newsgroup=|publisher=只需其一 (幫助)
      • 更新後:Title. NewsgroupPublisher 請檢查|publisher=值 (幫助).  |newsgroup=|publisher=只需其一 (幫助)

最後,歡迎大家用沙盒版本的CS1模板(例如:{{Cite web/Antigng}},{{Cite book/Antigng}})進行測試。--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2日 (二) 17:34 (UTC)[回覆]

@Antigng 請問,{{cite book}}裡面的 id={{XXX}},這個參數id的選項是否可以多加幾個,比如說幾十年前沒有ISBN、且沒有錄入OCLC的書籍,用類似NDL 12345677. NLC 12345677去定位。--Kethyga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02:48 (UTC)[回覆]
@Kethyga:目前引文模板中|id=參數起到的就是後備用途,也就是所有模板本身沒有支持的文獻標識符參數都可以填寫在|id=參數中;該參數沒有任何格式上的限制,想填什麼填什麼。當然如果您的需求是像|doi=|pmid=一樣另設文獻標識符參數並統一格式,可以在後續更新中予以考慮。由於本人對之不甚熟悉,可能需要麻煩您提供相關參數的定義,以及合法的範圍等信息。--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03:22 (UTC)[回覆]
重新測試了下,Special:diff/71124395,可以用形如|id={{NLC|12345678|01}}. {{NDL|12345678}}的方式添加多個。之前想法固定在只能添加一個模板上了。--Kethyga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06:35 (UTC)[回覆]
(!)意見:目前沙盒版本「chapter-url-access=free」會出現「可免費查閱」的綠鎖,但根據英文版的解釋,一般而言這類網址是被假定為可免費訪問,所以兼容free參數值是沒有必要的。應該是:
  • url-access/article-url-access/chapter-url-access/contribution-url-access/entry-url-access/map-url-access/section-url-access = registration / limited / subscription
  • bibcode-access / doi-access / hdl-access / jstor-access / ol-access / osti-access / s2cid-access = free--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4日 (四) 13:25 (UTC)[回覆]
簡單來說,編者提供的連結(如:url、chapter-url)默認是能免費查閱的,只需要標記需要付費或註冊的即可;文獻標識符自動生成的連結(如:doi、jstor)默認是不能免費查閱的,只需要標記免費的即可。--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4日 (四) 13:31 (UTC)[回覆]
已修正,請複查。--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4日 (四) 14:38 (UTC)[回覆]
公示七日。--Antigng留言2022年4月20日 (三) 15:31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Module:Citation language參數翻譯問題

部分語言未從英文翻譯過來,比如eg (Korean (North Korea)). Category:CS1韓語來源 (ko)仍然是(Korean (North Korea))而不是(韓語 (朝鮮)),而不像有的語言eg (中文(新加坡)‎). 已經有中文翻譯。而且還會給出分類:CS1Korean (North Korea)來源 (ko-kp)的紅鏈分類,去年1月請教過大家,但是最終沒有解決,請問各位維基人在哪裡補充中文翻譯。——Zzhtju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8:39 (UTC)[回覆]

建議一併解決既有語言的翻譯問題,如「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俄語」等,或可考慮全部改用「xx文」,畢竟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讀者從維基百科上獲取信息的方式普遍是閱讀文字,而非通過語音獲取。反對者的意見認為這些語言都是表音文字,根本談不上擁有自己的文字,只是在借用拉丁字母(或其他字母)而已,故宜稱「語」而不宜稱「文」,但個人還是覺得書面化的信息稱之為「文」更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英文」「法文」這樣的稱呼雖不及「英語」「法語」的使用率高,但同樣是被大眾普遍接受且習以為常的詞彙,百科全書在選用詞彙時應更加側重其嚴謹性而非使用率。--蕭漫留言2022年4月8日 (五) 18:48 (UTC)[回覆]
該議題牽扯甚大,應單獨開題,且難有結果。比如英語維基百科該一同更名嗎,主要內容是文字而非聲音(音標、音視頻、有聲條目等)。且按此說法,聽讀、視障用戶聽到「你好(英文:Hello)」不會覺得彆扭嗎,難道因群體不廣泛而可忽視。文字可能要算作語言的子集,語言不只是口語。--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8日 (五) 22:10 (UTC)[回覆]
確實牽扯麵太廣,所以我只是針對 CS1 的 language 參數而言,至於本站對外文維基百科的譯名,多年來已經約定俗成,恐怕難以全數更改,也沒有更改的必要。我注意到在同一篇條目里,當參考資料填寫了|language=參數時,會生成「(英語)(法語)」這樣的文字,而在「延伸閱讀」「外部連結」等章節中,當編者手動添加 {{en}}{{fr}}等模板標註語種時,生成的則是「(英文)(法文)」。為確保條目中的語言標示協調統一,避免出現前後文用詞不一致的情況,似乎可以考慮對 CS1 的語言譯名進行更改。--蕭漫留言2022年4月9日 (六) 14:15 (UTC)[回覆]
這問題此前已有人提出,我建議統一為「文」。——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10日 (日) 06:56 (UTC)[回覆]
@Zzhtju:,閣下可以將目前系統內部沒有提供正確譯名的語言代號及對應的譯名填寫在模塊Module:Citation/CS1/Language里的表local_table中。該模塊未來數周內將隨著CS1系列模塊的更新而啟用,屆時該模塊將被自動全保護,故請閣下抓緊時間。--Antigng留言2022年4月9日 (六) 13:48 (UTC)[回覆]
謝謝!那如何確認目前系統內部提供正確譯名有哪些語言呢?--Zzhtju留言2022年4月10日 (日) 08:41 (UTC)[回覆]
@Zzhtju:,您可以參考舊討論這裡有系統已經提供中文譯名的語言代碼這裡有所有系統支持的語言代碼。--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0日 (日) 09:01 (UTC)[回覆]
謝謝!祝編安!--Zzhtju留言2022年4月10日 (日) 09:31 (UTC)[回覆]
@Antigng:請問一下目前cite系列模板使用的是[2]裡面的代碼嗎?目前zh-hant在cite模板顯示為「中文(繁體)」,但該連結顯示為「繁體中文」。--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6日 (六) 09:16 (UTC)[回覆]
@BlackShadowG:,有針對zh-xx的workaround。另,挪威語一項不應刪除,原因見注釋。--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6日 (六) 09:44 (UTC)[回覆]
已加回。--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8日 (一) 08:15 (UTC)[回覆]
總覺得遲早還是提一下補丁為好啊。——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16日 (六) 10:43 (UTC)[回覆]

語言變體命名

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單獨討論一下,目前ISO 639-1的標準是「語言名 (地名)」,但中維似乎不太統一,例如:代碼「en-US」,ISO對應名稱是「English (United States)」,中維是「美國英語」;而代碼「zh-cn」,中維是「中文(中國大陸)」,建議一律統一。——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8日 (一) 08:30 (UTC)[回覆]

(!)意見:按照中文的表述習慣,應將地名放在語言前面為宜,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括號。如果採用 ISO 標準,會出現一對圓括號裡面又套一對圓括號的形式,視覺效果冗餘累贅,並且不符合中文標點符號的使用習慣。至少在中國大陸,比較正式的行文都很少使用雙重括號,若實在無法避免,也會採用不同樣式的括號,比如以方括號套圓括號。像(美國英語)(簡體中文)這樣的格式,改成(英語(美國))(中文(簡體))實在沒什麼必要,將原本簡潔明了的格式改得更繁瑣了。若某篇條目的參考資料部分需使用大量語言標誌,括號太多會顯得十分雜亂。--蕭漫留言2022年4月20日 (三) 14:42 (UTC)[回覆]
那就把所有「[語言名]([地名])」統一為「[地名][語言名]」的格式?--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21日 (四) 00:05 (UTC)[回覆]
(+)支持--蕭漫留言2022年4月21日 (四) 01:55 (UTC)[回覆]
有點擔心,但從搜索結果來看還行,僅少數方言未找到中文結果(如摩爾多瓦俄語)。美國英語加拿大英語瑞士德語智利西班牙語等等,"多米尼加西班牙語""厄瓜多西班牙語""委內瑞拉西班牙語""波多黎各西班牙語"等。--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21日 (四) 15:18 (UTC)[回覆]
行。——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4月21日 (四) 16:59 (UTC)[回覆]
我無法接受將中文(香港)改成香港中文香港中文指的是粵語白話文的分支,和具香港特色的白話文不同。--Ghren🐦🕖 2022年4月26日 (二) 11:45 (UTC)[回覆]
我手頭上由田小琳所著的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文集說「在香港社會流行的中文書面語有多種形式,主要有通用中文、港式中文、粵式中文、中英混合文等」。所謂的粵式中文就是(粵語),但是港式中文倒不如說是{{yue-hk}}之類的,未必相同。但是我暫時沒有找到很明確指香港中文就是港式中文的名稱,但是同樣地直接用香港中文代指{{zh-HK}}的看來也不多,例如我手上的電腦和手機用的是中文(香港特別行政區)、繁體中文(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Ghren🐦🕗 2022年4月26日 (二) 12:25 (UTC)[回覆]
也有說法說港式中文是流通在香港社會的一種特殊的中文書面語方式。可能是一個學界討論點?--Ghren🐦🕗 2022年4月26日 (二) 12:45 (UTC)[回覆]
試論香港多語人社群的語言生活「香港中文在書面上同時存在通用中文、港式中文和粵式中文3種形態。」,zh-hk可能指三種之一,而非特定一種。{{zh-HK}}(目前為「繁體中文」)是否應該「不推薦」並提供更明確的標籤,類似{{PRC}}有若干子標籤。[3]提到zh-cmn-Hant-HK、zh-yue-Hant-HK。[4]則是zh-Hans-HK、zh-Hant-HK、zh-yue等。{{zh-yue}}存在,或許該有個{{zh-yue-hk}}=香港粵語。--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26日 (二) 13:00 (UTC)[回覆]
我先把涉及中文的轉換注釋掉。--Antigng留言2022年4月26日 (二) 11:59 (UTC)[回覆]

是否能在Template:cite book調整edition參數或其相關警告?

原討論在我個人討論頁中,主要是因為該模板的editon參數原本在英維設計中會自動追加一個「ed.」表示版本。但在本站並沒有該「ed.」(我不知道原因,但推測是因為顧慮到中文書籍版本的緣故),造成如果在本站輸入連帶edition的完整版本就會造成跳出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 (link)隱藏錯誤,且目前未見有其它參數可替代。而後XuasdYX閣下向我在對條目黑索金以純數字替代的意見表示:

現在的問題是部分書籍不適合使用數字進行簡單替代,如第一本Koch的書原版為德語版,該版本為英文版本的第一版,直接使用1st會與德語版產生混淆(畢竟看見isbn組號為3,第一想法絕對是德語書籍,看見末尾顯示為英語可能會產生懷疑);第4本Meyer的書7th edition和7th, completely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兩版本間存在部分細節差異,也不能簡單用7th替代。

所以想了想,為了引用的完整性跟省去部分維修工作,覺得似乎還是有需要提出修改。目前有想到兩種做法:

  1. 取消該冗餘文本隱藏警告
  2. 另開一個可填入其它文字版本參數迴避該錯誤

不知各位編者覺得有沒有需要修改。--WiToTalk 2023年7月14日 (五) 04:41 (UTC)[回覆]

相關代碼Module: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extra_text_pattern。禁用這個檢測沒問題,中文版不會自動加ed.,所以不算冗餘。新開參數沒必要吧,增加成本,且參數本就與英文不一樣了。--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14日 (五) 10:26 (UTC)[回覆]
書籍的第一版(1st ed.)無需標註版次信息,見 GB/T 77142015 8.3條:第1版不著錄,其他版本說明應著錄。版本用阿拉伯數字、序數縮寫形式或其他標識表示。古籍的版本可著錄「寫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從這裡也能看出,中文書籍的版本後綴既可為「版」(如「2版」「3版」「重印版」),亦可為「本」(如「修訂本」「明刻本」「預印本」),無法像英文書籍那樣統一為「ed.」,因此本站不預設版本後綴,讓編者根據書籍的語言、類型手動填寫,其實是合理的。然而本站還取消了版本信息前後的半形括號,不知出於何故。沒有了括號,版本信息與前方的文字僅以空格相區隔,看上去煞是奇怪。當前可用括號包含版本信息來規避模組偵測,使條目不被歸入隱藏分類「Cat: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範例),但手動添加括號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希望管理員能抽空修復一下。@Antigng。--蕭漫留言2023年7月17日 (一) 07:52 (UTC)[回覆]

{{Citation}}更改

Citation模板目前使用的separator是「,」,我想應該按照您維和國家標準改成「.」。目前的效果是上面,合適的效果應該是下面。

  • 陳尚君, 前言, 舊五代史新輯會證,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 陳尚君. 前言. 舊五代史新輯會證.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5. 

謝謝。--Ghren🐦🕓 2023年7月4日 (二) 09:33 (UTC)[回覆]

其實按照中文標準,是不是應該考慮全形化標點符號?或是(一)語言寫zh相關的才全形,(二)語言寫非中文語系的才不全形。——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4日 (二) 15:51 (UTC)[回覆]
如果改了,那照實填入翻譯類書籍或資料的所有中文跟外文之後,會不會造成標點跟語言對不上的問題?這種資料引用後會同時有原文書名跟中文書名,還有作者(外文)跟譯者(中文)等。--WiToTalk 2023年7月4日 (二) 16:55 (UTC)[回覆]
沒有所謂的「中文標準」。大中華地區有且只有GB 7714這一套標準而已,其他標準都是期刊自己定的。--Ghren🐦🕚 2023年7月7日 (五) 03:47 (UTC)[回覆]
但我還沒有看過多少期刊用半形標點符號處理中文參考資料格式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7月9日 (日) 18:46 (UTC)[回覆]
大陸期刊基本上(我估計至少7成以上)都用GB 7714,自然都用半形標點。港澳台的中文期刊一般都用自己一套標準,幾乎都用全形標點。可能是您看的港台期刊比較多。--Ghren🐦🕐 2023年7月17日 (一) 05:48 (UTC)[回覆]
您說的這種情況,按照中國大陸的(推薦)標準,是譯文文獻和原文文獻分列,原文文獻在下方重列一遍,且在引注原文文獻時所用之修飾性詞語(如「見:」等)也以原文書寫(如 『In: 』)。[1]
--Boreas Sawada 2023年7月21日 (五) 13:00 (UTC)[回覆]
全形的點 (U+FF0E) 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非中國大陸字型中是居中間的,既往也非常常見於被台灣使用者作為中間點來使用(記得幾年前有一款台灣遊戲,在轉換成簡化字並在中國大陸推出時就因此造成了不太好看的效果),因此或可能造成混淆。個人認為不如保留現在的半型+空格的形式,且視覺上也略更為緊湊,適合在腳註中比較擁擠的分欄顯示中使用。至於主文所說的是否更換為中國大陸(推薦)標準的問題,個人認為鑑於中國大陸的現行(推薦)標準更接近於 ISO 690, 因此個人偏向於可行。另外,中國大陸(推薦)標準中所獨有的文獻類型與載體類型編碼系統,在當有大量文獻被引用時,也方便讀者快速定位想要找到的文獻(比如當讀者想要找某本專著時,便可先快速用眼掃描 [M], 再在其中找尋)。--Boreas Sawada 2023年7月21日 (五) 12:43 (UTC)[回覆]
感覺還行,但等待更多意見。--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4日 (二) 19:16 (UTC)[回覆]
(+)支持,中文語境裡幾乎沒見過參考文獻格式用「,」的,都是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7月5日 (三) 01:32 (UTC)[回覆]
現在好像也就只有主模板才用「,」當separator吧,同意這個改動。Sanmosa 2023年7月5日 (三) 11:03 (UTC)[回覆]
我覺得拿「國家標準」做理由的話,會被人問為什麼不是把{{Citation}}的輸出改成GB 7714的。--MilkyDefer 2023年7月5日 (三) 11:08 (UTC)[回覆]
(+)支持,保持統一。--Kethyga留言2023年7月5日 (三) 14:06 (UTC)[回覆]
(+)支持。--PexEric 💬|📝 2023年7月8日 (六) 08:06 (UTC)[回覆]
(-)反對:逗號與點是兩種不同的引文格式,前者是引文格式1,後者是引文格式2。{{Citation}}是引文格式1的模板,故使用逗號分隔。如要使用點分隔,請使用cite系列一類的引文格式2模板--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7月11日 (二) 05:58 (UTC)[回覆]
(?)異議 引文格式2里不是那樣展現,「使用逗號分隔引文的各個元素,而CS1是句號。」,格式2是全部使用逗號。且從英文頁面看,CS1是應該全部用英文句號分隔的,中文模板似乎錯了?--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11日 (二) 12:12 (UTC)[回覆]
抱歉我說反了。{{Citation}}是CS2,使用逗號;其它cite系列模板是CS1,使用英文句號。總言而之這是兩種不同的引文格式,我認為目前沒有統一的必要性。--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7月21日 (五) 15:27 (UTC)[回覆]
按模板文檔,Citation應默認產生CS1、可選產生CS2格式,所以應當糾正。--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21日 (五) 18:49 (UTC)[回覆]
模板文檔寫的是「這個模板使用了與引文格式1模板相同的Lua語言,並且帶有將顯示的格式變更為引文格式2的參數。」只是使用同一模塊,默認產生的仍為CS2格式,英維也同樣如此。--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7月22日 (六) 03:40 (UTC)[回覆]
是我理解錯了。不過中文與英文的標點使用、模板默認樣式,做本地化調整感覺也合理。可能mode=cs1就行,不過中文的Template:Citation需更新。--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22日 (六) 13:52 (UTC)[回覆]
我不認為中維有維護兩套引文格式的需要。我也看不出引文格式1本身使用逗號的理由。沒印象見過以「,」當separator的引文格式。--Ghren🐦🕚 2023年7月24日 (一) 15:13 (UTC)[回覆]
兩種格式使用同一個Lua,只是更改了顯示格式,維護上不需要投入額外人力;引文格式的選取端看編者的喜好,維基百科的引文格式本身就與所有的格式手冊都不相同。--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16日 (三) 13:57 (UTC)[回覆]
所以以「,」當separator理由是什麼?編者的喜好本身就是很主觀的東西,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理由,我不認為需要迎合這些主觀的意見,而是應該倒向主流為是。--Ghren🐦🕓 2023年8月19日 (六) 09:13 (UTC)[回覆]
我們已經有了有主流的Cite系列模板,把{{Citation}}改成同樣的格式重複且沒有必要。維基百科對使用哪種引文格式沒有任何強制規定,編者依其喜好使用任何一種引文格式都可以,包括以「,」當separator的{{Citation}}。順帶一提,英維還有溫哥華、LSA等引文格式模板可供選擇。--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20日 (日) 02:25 (UTC)[回覆]
正因沒有強制規定,所以中文維基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與英文維基不一樣的默認、推薦格式。可能主要影響翻譯的條目。--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20日 (日) 17:45 (UTC)[回覆]
看起來共識似乎傾向更改?但我不知道要怎麼改。——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6日 (三) 13:05 (UTC)[回覆]
可能所需效果是Template:Citation/testcases?--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6日 (三) 15:49 (UTC)[回覆]
考慮到討論沒什麼進展,那就先放著存檔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0月4日 (三) 08:54 (UTC)[回覆]

參考資料

  1. ^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第 6 部分 著錄用文字: GB/T 7714.6–2015 [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15:5.

cite 系列模板添加 |ref=harv (第三次)

重提;之前的討論見 Template_talk:Cite_book#模板_cite_book_添加_|ref=harv

簡述:{{cite book}} 和 {{Cite journal}} 等文獻引用模板將參數 |ref=harv 設定為默認值,目前不少使用哈佛參考文獻格式的條目,特別是在翻譯條目中編者沒有指定 |ref=harv,導致相關模板 {{sfn}} 雖然是引用了,但是當滑鼠點擊時,不會直接跳轉到對應的書目。從新手到資深編輯皆見到過此類問題。

以條目 希臘語底層 為例,顯示問題見截圖(安裝腳本 en:User:Svick/HarvErrors.js 後的顯示效果)

另外的問題是,一些編者翻譯時只添加了短模板 {{sfn}},未加文末的書目文獻,算是個假引用,目前系統不會提示錯誤,推薦上面這個HarvErrors.js腳本,方便檢查。--Kethyga留言2023年6月15日 (四) 10:01 (UTC)[回覆]

(+)支持。--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6月24日 (六) 07:01 (UTC)[回覆]
(+)支持。——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6月25日 (日) 07:10 (UTC)[回覆]
安裝在中文維基百科用戶自己的common.js頁的代碼應為如下:
mw.loader.load('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User:Svick/HarvErrors.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
@Kethyga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25日 (日) 14:36 (UTC)[回覆]
我嘗試中文化一下這小工具。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25日 (日) 14:40 (UTC)[回覆]
已漢化,漢化後的代碼見User:Sanmosa/HarvErrors.js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25日 (日) 14:54 (UTC)[回覆]
@BlackShadowGEricliu1912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25日 (日) 23:48 (UTC)[回覆]
這個討論是否可以加個 {{不存檔}},等模板或技術上解決,免得重提?--Kethyga留言2023年6月26日 (一) 00:23 (UTC)[回覆]
@Kethyga完成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26日 (一) 00:41 (UTC)[回覆]
發現Template:Citation的第13838303版已經有|Ref={{{ref|harv}}},{{Citation}}目前的版本包含 |ref=harv,即 {{Citation}} 在與{{sfn}} 等模板搭配時通常情況下不需要再設置 |ref 參數。
其他 {{cite xx}}系列模板可以參考。--Kethyga留言2023年6月27日 (二) 08:57 (UTC)[回覆]
(+)支持。cite系列應該和{{Citation}}保持統一。--PexEric 💬|📝 2023年7月29日 (六) 15:31 (UTC)[回覆]
(+)強烈支持+能不能把自動引用journal的默認的date改成year?----Cat on Mars 2023年8月2日 (三) 21:08 (UTC)[回覆]
(+)支持--Taeas留言2023年8月3日 (四) 01:56 (UTC)[回覆]
都已經8天了,而且公示過兩次了,有人來執行結果嗎?----Cat on Mars 2023年8月11日 (五) 15:50 (UTC)[回覆]
@CatOnMars如果有人整理一下要修哪一些模板或模組,以及具體怎麼修,我可以協助執行編輯請求。——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8月16日 (三) 13:07 (UTC)[回覆]
觀察英維的模板文檔,在2020年4月(en:Special:Diff/825280955/next)改成了全局默認為|ref=harv,在此之前是只有|mode=cs2才能默認為|harv=。中維的模板沒有跟隨英維更新,所以目前依然是需要|mode=cs2才能默認為|ref=harv。--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20日 (日) 02:44 (UTC)[回覆]
英維的重要修改是en:Special:Diff/951705319,但在此之前,英維的模板已經與我們的有明顯不同了。--BlackShadowG Slava Ukraini! 2023年8月20日 (日) 03:59 (UTC)[回覆]
考慮到討論沒什麼進展,那就先放著存檔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10月4日 (三) 08:51 (UTC)[回覆]
這算是討論沒有進展,還是無人執行,感覺還算有一定共識?--Kethyga留言2023年10月6日 (五) 23:3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