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姚希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姚希孟(1579年—1636年),字孟長,號現聞[1],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明代文學家。

生平

出生十月,父早逝,由母文氏勵志鞠之。與舅父文震孟同學,時有盛名。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科應天鄉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舉己未科進士,考選為庶吉士。座主韓爌、館師劉一燝很器重他,兩人並執政,遇大事多向他諮詢。天啟時,授檢討,纂修《神宗實錄》。後乞假告歸。四年冬還朝,當時東林黨趙南星高攀龍等人被趕出朝廷,黨禍大作,姚希孟也被崔呈秀的《天鑒錄》列為東林黨人,明年以母喪歸,甫出京都,給事中楊所修彈劾他為繆昌期死黨,遂削籍為民。作《開讀始末》記吳民反閹黨事。崇禎元年起左贊善。歷右庶子,為經筵日講官。三年秋,與諭德姚明恭主順天鄉試。有武生二人冒籍中式,被給事中王猷彈劾,又遭溫體仁忌,貶為南京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不久告病歸鄉,家居二年,崇禎九年(1636年)卒[2]。福王時贈禮部侍郎,諡文毅。

母文氏卒後,蔬食三年,晝夜誦佛經不止。著成《佛法金湯徵文錄》十卷。黃道周《漳浦集》中寫道:「萬曆初年,閣臣鷙起,文章之道,復歸詞林,李大泌,姚吳門為之歸墟……予不及事大泌,雅交於吳門。下所為,霞蒸岳舉,文行宗表,無有先於吳門者矣。先生安步指辭,宏聲亮實,韓蒲州見之而有王佐之稱,劉南昌因之而有人龍之嘆。」還著有《公槐集》、《響玉集》、《棘門集》、《沆瀣集》、《循淪集》、《丹黃、松癭集》、《伽陵集》、《風唫集》等[3]

家族

子姚宗典,字文初,號雯庵,能傳家學。崇禎十五年壬午舉人,國變後隱居山中。次子姚宗昌,字瑞初,號莖齋,為諸生,與兄齊名,屢試不第。

參考書目

  1. ^ 馬良春; 李福田. 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7-201-00750-5. 
  2. ^ 《明史》(卷216):姚希孟 ,字孟長,吳縣人。生十月而孤,母文氏勵志鞠之。稍長,與舅文震孟同學,並負時名。舉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座主韓爌、館師劉一燝器之。兩人並執政,遇大事多所咨決。天啟初,震孟亦取上第,入翰林,甥舅並持清議,望益重。尋請假歸。四年冬還朝,趙南星、高攀龍等悉去位,黨禍大作,希孟鬱鬱不得志。其明年以母喪歸。甫出都,給事中楊所修劾其為繆昌期死黨,遂削籍。魏忠賢敗,其黨倪文煥懼誅,使使持厚賄求解,希孟執而鳴之官。
  3. ^ 《明史》(卷216):崇禎元年起左贊善。歷右庶子,為日講官。三年秋,與諭德姚明恭主順天鄉試。有武生二人冒籍中式,給事中王猷論之,遂獲譴。希孟雅為東林所推,韓爌等定逆案,參其議。羣小惡希孟,謀先之。及華允誠劾溫體仁、閔洪學,兩人疑疏出希孟手,體仁遂借冒籍事修隙,擬旨覆試,黜兩生下所司,論考官罪,擬停俸半年。體仁意未慊,令再擬。希孟時已遷詹事,乃貶二秩為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尋移疾歸,家居二年,卒。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一十六》,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