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基百科:规则只是原则
![]() |
![]() | 本页简而言之:维基百科的规则只是原则,不是法律。 |
在维基百科上,规则只是原则,并不是什么法律。方针与指引的存在,只是粗略的表示现在维基社群对相关事物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方针指引都不是用于精确定义原则。阅读这些方针指引页时,应该使用常识来理解,必要时忽略这些规则。
规则是原则的指南或指导,它们帮助编者具体了解目前原则的理念。它们不该束缚我们的判断,但我们也不该漠视它们;在两者间取得平衡不是件简单的事,也应在方针指引修订时和编写维基百科时完成。
原则的目的
在维基百科上,原则以及相关的规则,其目的是要努力提升并创造出一个最好的百科全书;像是可供查证、可靠来源以及其他维基百科的方针指引,它们的要求就很明显。当然,所有的原则都同样是为了这个目标。态度相关指引所表达的原则,就是让众人能有个健康的编辑环境。非自由内容标准表达的原则则是用来确保我们有个“自由”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各规则都应该如此解读页面文字。
“ | 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也是最有创建和分配效率的百科全书,并有着对地球上所有人有其语言的最高可能品质。问达到这目标的社群怎么来,是在问一个错误的问题;因为整个社群就是这个目标。[a] | ” |
——吉米·威尔士,(Jimbo Wales) Wikipedia-l mailing list (8 March 2005). |
脉络决定一切
每个独立案例都有其脉络。虽然在多数常见情况下,规则是很有用的;但有时还是有规则无法使用的情况,因为规则是硬性的。举个例,一个小型新闻媒体可能要考虑一些因素来判定是否为可靠来源。这个新闻媒体是否有检查事情真实性和精确性的声誉?作者是否是该领域的专家或有名人士?还有许多因素要考量。我们无法直接判定这类小型传媒或组织的发行物可靠与否,所以也不会在相关规则内针对特定传媒和组织制订条例。在判断时,脉络和慎重的编辑是必需的。
所有的规则都应考虑脉络,它们提供了彼此的脉络。以维基百科的核心内容方针指引为例,Wikipedia:可供查证、Wikipedia:中立的观点、Wikipedia:非原创研究、Wikipedia:可靠来源及Wikipedia:列明来源等方针指引应全部一起考虑,它们提供了彼此的脉络和支援;举例来说,透过列明可供查证的可靠来源,可以避免加入的内容被其他编者认为是原创研究。编者应考量整个维基百科的编辑脉络,并以改善维基百科为目标。
常识
硬性制定规则来符合所有情况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议慎重并使用常识来阅读规则。我们应保持合理的思维和判断来决定事情,而非盲目的跟随方针页上的文字。为什么WP:使用常识不是方针指引页呢?因为它是基本原则,高于一切方针。
忽略所有规则
规则无法应付所有的可能情况,有时甚至会阻碍我们让维基百科更好。在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大胆的做我们认为是最好的事情。有时方针页的“文字”是无法完全涵盖方针本身的“精神”。无论遇到的情况是否在方针页里有提到,我们应该放开手脚去做那些忠于方针本身精神的事。没有人拥有页面的所有权,所以看到页面有问题,直接修正它。
共识
共识是维基百科程序的一个基础。方针指引页所传达的原则都有广大维基社群共识支持。规则页的用字可能有争议,也可能被修改,但是这些页面提供的基本原则是不太改变的。注册用户或IP用户在各情况的编辑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共识来表达这些原则。修改、回退、讨论循环是最常见达到共识的方式;在认清相对意见,以及持续讨论和解决僵持上,这个循环也是很有用的。有些编者会视回退为引战,因此回退时请保持礼貌和耐心。当开始进入讨论后,保持文明和假定善意是非常重要的;并请不要打编辑战。当无法达成共识时,向社群寻求协助可能是有益的。
一个文明的环境对创建共识是必要的;请勿对他人人身攻击并请对他人友善,在任何时候保持一个平静的合作环境。许多负面行为并没有被规则提及,但在原则上是不建议做这些行为。挑衅或无礼留言也许还不算违反人身攻击,但可以视为是扰乱。禁止人身攻击和避免扰乱的原则,都是希望不要给维基百科带来负面影响。
维基法匠
有时编者会错误的聚焦在方针指引页面上的文字,这种编者被称为“维基法匠”。用户应该保持假定善意,并告知维基法匠不该拘泥在方针指引页上的文字来讨论,方针指引页传达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常常有新用户习惯有一个规则很严谨的环境,这时老手们应该向他们解释规则的核心价值,以协助他们适应和学习。
有时有些编者会钻研方针指引页上的文字描述,并试图制造符合文字描述的极端情况。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Wikipedia:回退不过三原则,有些用户在编辑战时,在回退完第三次编辑后,就乖乖地等候整整24小时,然后再继续回退三次。虽然以字面上来说并没有违反规则,但实际上是在游戏规则。规则页所写的三次回退限制只是一个极限,并不是一个可以回退三次的“权利”;回退所送的通知也可能被视作是扰乱,不管是否有达到三次回退极限。而且除了等候24小时,等候25小时或36小时等等,一样也是判定为相同情况,规则页上的24小时并不是硬性规定。回退不过三原则所传达的原则是避免扰乱和编辑战,这才是重点,而不是该页字面上的24小时内只能回退三次。
相关页面
注释
|